.

看非遗舞龙灯坐花船宜宾珙县文化迎春闹

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实习生张叶摄影报道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三,宜宾珙县巡场镇的街头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僰文化广场上,歌舞声和锣鼓声在过往群众的耳旁响动。

猪儿粑、鲜牛肉、豆腐干等土特产竞相登场,苗族蜡染、民族服饰、麦秆画等传统民间工艺纷纷亮相,吸引了各地游客选购。非遗文化沿街向群众表演展示,博得不少群众鼓掌喝彩。

据了解,本次珙县举办的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活动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群众文艺“大比武”、珙州文化“大赶场”、传统民俗“大游行”以及元宵晚会。

下午5点,传统民俗“大游行”正式开始。21支巡游队伍一齐出发,沿街进行表演展示。舞蹈、民俗、川剧等各类节目,令观众目不暇接。欢快喜庆的旋律、激昂振奋的口号,让群众们阵阵叫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珙县巡场镇的居民何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今天儿女都在工作岗位,自己一个人看到这么热闹精彩的表演,心情十分愉快,感受到了家乡新春的温暖。”

据悉,2月27日,来自珙县各乡镇的32支队伍进行了激烈比拼,最终脱颖而出的14支队伍将在元宵晚会上为全县人民送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记者在现场发现,无论是民俗表演还是晚会演出,都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元素,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珙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珙县力争做到“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乐农民”,将文化传承和文化惠民无缝衔接。

下一步,珙县将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开展“精准扶贫、文化扶志”惠民演出,推广文化志愿服务。同时,探索省、市、县级骨干文艺团体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结对子”,将文化送到农村每一个角落,确保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生活化、休闲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