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念做打京剧西厢记的几点学习心得

京剧《西厢记》的几点学习心得

作者:贾宁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西厢记》这出戏情有独钟,就是从这出戏才知道的张派,在张派的代表剧目中,《西厢记》是张先生唱腔艺术板式最全、创作特色最鲜明的一出力作。   

这出戏有许多唱腔可圈可点。“课弟”、“佛殿”、“焚香”、“寺警”直至“赖婚”,都是西皮声腔的板式。一般的定势,西皮的声腔明快、活泼、高亢、激昂,而张君秋的创作却赋予西皮声腔更丰富的情感内涵。“课弟”、“焚香”的情调是缠绵、抑郁的,“居乱世身是红妆”的相国之女已定终身,对方却是个纨袴之辈,怎么能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张君秋不轻易使腔,唱语调,唱情绪,即便有可能安的地方也用速度适中的,中使点的腔,用节奏与旋律的“错位”,轻轻地吐露了胸中的郁闷,“女儿家有口难开”嘛!焚香三炷,祈祷了去世的爹,祝愿了在世的娘,轮到自己了,“三炷香——”,走了低腔,旦角西皮里不曾用过的腔,欲言又止,腔让身旁的丫鬟红娘接过去了,心热口快、聪明伶俐的红娘无忧无虑,唱了段跳跃性很强的长短句,还使了个悄皮的下滑音,活泼、明快,更烘托了崔莺莺的忧郁。

“寺警”一场,强盗来了,目标就是冲着崔莺莺,要抢一个相府千金做压寨夫人。田汉在这场戏里写的唱词:第一来母亲免受惊,第二来保护了蒲州旧禅林,第三来三百僧人得安稳,第四来老爹爹旅榇安然返博陵,第五来欢郎弟弟年纪小,也留下崔家的后代根。倘若莺莺惜性命,眼见得——伽兰火内焚,诸僧血污痕,先灵化灰尘,可怜爱弟亲,痛哉慈母恩,我一家老小就活不成!传统皮黄腔里没见过的长短句。什么“二、二、三”、“三、三、四”的格律全打乱了,但这种无视传统格律的长短句,变化着的节奏,却为曲调的行进注入了搏动着的韵律,让张君秋发挥他的创造才能,去表演崔莺莺的惊惧、紧迫以及舍身的决心。我看资料说,王瑶卿先生在世时为中国京剧院的《柳荫记》编过腔,《柳荫记》是从川剧移植过来的,里面不少长短句让人作难。王瑶卿说:“这有什么难的。越是不规则的句子越能出新腔!”“春日长”三个字,王瑶卿能编出一个〔导板〕唱句。 长期受王瑶卿教诲、熏陶的张先生也具备这个本事,长短不一的唱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滚唱”间散转上板,垛着唱,高低对比,若连若断,疾徐强弱有致,最后转散翻高。崔莺莺的形象得到了丰富。

“赖婚”是崔莺莺的情感上下起落十分突出的戏剧场次。是全剧唯一欢快的曲调,张君秋首句出腔就不着痕迹地移植了俏皮欢快的梆子腔,曲调色彩为之明朗。及至老夫人悔婚,让崔莺莺以兄长称张珙,崔莺莺的心境一落千丈。张君秋创了一段反西皮,这又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唱段,由散转上板,唱,首句行腔“只见他软瘫瘫颓然就座”,即以行腔的高低强烈对比醒人耳目,高到高音“1”,低到低音“7”,九度的悬殊行腔描绘了崔莺莺心境跌落的音乐意象,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充满戏剧悬念的氛围之中。行腔的新颖,若无功力雄厚的演唱技巧,也是难以生动体现行腔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的。及至第三句的“恰好似”再度翻高,竟高至高音“5”,又把音域扩展到十四度的范围内。高音清亮柔润,棉里藏针,这是极见功力的。下沉到低音“7”,看似容易,其实演唱的难度比高音更大,关键在运气,气足,又要匀,否则托不住,低到出不了声,效果就适得其反了。张君秋的演唱功力为他的音乐创作增色,而他的音乐创作又成了张派演唱风格的完美载体。

“琴心”一场的幽怨、凄婉的音调在剧场里轻轻地回旋着,那是一股徐徐地旋动着的风,轻轻地吹拂着肌肤的创伤,像是在抚慰着,却又注入了一股凉气,牵动了内心的伤痛。张君秋创了不少的〔四平调〕。最早在《怜香伴》就有,不过,那时候的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框框,起、承、转、合,旋律走向,总能找出传统的轨迹,是一种平淡的叙事话语。《望江亭》的为这种话语注入了新生命,虽然仅仅四句唱,内涵却是丰富的,寂寞、愁苦色调是如此地凝重,以至人们久久不能忘怀。这以后,《珍妃》、《秋瑾》、《诗文会》都有了,都有各自不同的情调,〔四平调〕的天地开阔了,那是因为有张君秋的独具匠心。田汉挺调皮,他不管你唱什么调,他只是顺着古代一个被封建宗法礼教束缚着的却又不甘心的少女心律的流动去写词:哪里是莺莺肯说谎?怨只怨我那少诚无信的白发娘。将我锁在红楼上,外隔着高高的白粉墙。张生啊!即便是十二巫峰高万丈,也有个云雨梦高唐。翻遍所有传统京戏的唱本,哪个板式的唱词也没有这样的词格。这对张君秋正中下怀,把它安放在自己开辟的〔四平调〕新天地中,哪里是小桥流水,哪里是绿柳成阴、重山叠蟑、风云变幻,张君秋勾画得疏密有致,相映成趣。

“赖柬” 一场的唱腔是年添加进去的,现在这段唱腔也流传的很广,唱词是八句,勾勒出崔莺莺那种春困忧愁的感觉,这段唱词一共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是崔莺莺在刻意的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第二层,是对母亲悔婚的埋怨,第三层,是对张生那种不便于言表的相思之苦,第四层,是对上苍的一种埋怨,里面的旋律很动听。让崔莺莺这个人物就更加丰富了

“闹柬”一场的“盼相见”也是年加入的,突出了崔莺莺人物内心的矛盾,她盼望张生赴约但是有·怕见张生,还知道这件事要靠红娘,又怕红娘把此事说出去,唱腔的缓急把握是对唱者的考验,这段更突出人物心理。

“长亭”里的唱词是田汉把王实甫原著中“碧云天”的词曲换了个韵脚,词格、词意的传统风韵依然保留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飞南翔。 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 总是离人泪千行。张先生把它放在京戏的反二黄声腔里,散起再上板,京剧圈里的人听出了转的味道,音乐圈里的人察觉出这里面临时转调产生出来的音调变幻。   

来自戏剧网

阅读本文,您可以写下您的感受和点评

(将鼠标往下拉,在右下角点击“写留言”)

您的留言会出现在文章下方,与所有观看这篇文章的朋友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