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珙县人民法院上罗法庭前往曹营镇石碑乡司允村现场开展回访答疑工作,促使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案件调解协议履行兑现,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成效。
汤氏兄弟因道路通行问题及其它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年1月弟弟汤某奎诉至法院,要求哥哥汤某书拆除障碍物恢复通行,最后在法庭、双方律师和亲属等多方配合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将争议道路现有栏杆拆除80公分,并同意将该道路硬化。但在后续的生活中,双方又因其他琐事发生矛盾,一时无法履行达成协议,双方陷入争执。
汤某奎希望法庭到场监督,履行达成协议将案涉道路硬化。为防止双方因施工矛盾出现肢体冲突,促使达成协议得以履行,珙县法院上罗法庭决定前往案涉道路争议现场。曹营镇司允村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地带,距离法庭驻地30多公里,通往村社的道路虽已全部硬化,但道路狭窄,坡陡弯急,驱车50多分钟才到达现场。
现场双方情绪激动,口中多有争执辱骂之词,施工也无法正常进行。承办团队首先稳定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耐心劝导双方平复心情,倾听各自诉求,随后对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到双方对具体路线走向存在分歧,汤某奎一方想要直接从原小路处开始硬化,汤某书一方要求对方绕道修建,且新修小路不能损坏路边其所有的一棵小桃树。由于新旧矛盾交织,汤某兄弟的家人也相互指责谩骂,翻起旧账,双方互不相让,现场一度陷入僵局。
这时,法官助理注意到汤某书的两个小孙子坐在路边,抱着两段要啃完的甘蔗还津津有味地啃着。他想起开来的车上恰好还有甘蔗,于是他马上去把甘蔗取来,去节削皮后递给两个小孩。“快谢谢叔叔!”汤某书的妻子示意孩子道,法官助理幽默回答道:“别叫叔叔,可以叫哥哥”,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融洽,汤某书一方的态度和语气也渐渐缓和下来。在这样的氛围下,法官及同行律师进一步做汤某书的思想工作,最终汤某书同意移植那棵桃树,汤某奎通往田间的道路也顺利施工,上罗法庭干警一直等到小路施工完成后才驱车离开。回来路上,干警感叹道:“其实和他们相处也没那么难,只要真心实意对待他们,给他们讲通道理,他们也是很好说话的。”
一直以来,珙县法院上罗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高度重视案后回访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司法调解和案后回访工作,不断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提高司法服务的主动性和亲和性,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