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年7月5日15时许,沙河镇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肖某失踪。经查,珙县巡场镇人陈某奎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讯问,陈某奎交代其将肖某杀害的犯罪事实。
受害女孩陈某奎,男,年7月12日出生,四川省珙县巡场镇白家村人,因在家排行老六当地人大多叫他“陈六”。
案发时间为7月4日,再过8天就是陈某奎45周岁的生日。
经查阅裁判文书网,陈某奎此前已犯下两起强奸案,两案分别被判刑。
网络图片大约30年前,陈某奎第一次作案,其时他才十四五岁。受害人小曾是陈家邻居家的女孩,跟陈六年龄相仿。
陈某奎将小曾奸杀后,把尸体扛到了对面山头的小树林中,隐藏在一堆树叶、杂草之下。
陈某奎的邻居说,他第一次犯罪后在监狱蹲了约十六七年。
陈某奎第一次出狱后,已是三十多岁的人。在陈家亲戚的撮合下,陈某奎与离异女子雷某成婚,两人均在白家村砖厂做工。
婚后,妻子雷某为其育有一子。年暑假,一位放假的女孩到砖厂看望父母,陈某奎又对孩子实施了犯罪,并蒙住受害人的嘴绑在陈家老宅外的竹林中。
“那个娃娃命大,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并挣脱了绳索逃出来,在砖厂外找到妈妈,当场指认了陈六。”邻居老任回忆,在女孩失踪的当晚,陈某奎还假装帮助寻找。“我是亲眼看见那个小娃娃,满身是血,全身被夜雨淋得湿透了。”
陈某奎第二次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服刑期间四次减刑。
阴历年腊月初八陈某奎释放回家后,白家当地村民就提心吊胆,担心陈某奎再犯事。村民互相提醒“有女娃子家的大人,一定要把自家孩子看好。”
陈某奎减刑的裁定书此次为第三次犯案。
7月4日中午1点40分肖家吃过午饭后,肖某的父亲肖世全出门打了会牌,女儿独自在家。
肖世全下午四点多回家,看到陈某奎从肖家房后走出,其电动车停在肖家的院坝内。
这诡异的一幕并没有引起肖世全重视,陈某奎只说了一句“去那边有点事情”,然后急匆匆骑车走了。
7月4日晚肖某没有回家,肖父以为她只是到同学朋友家玩,并没有引起重视,他也没把女儿跟陈某奎联系在一起。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受害人肖某的班主任温老师。
7月5号当天应当是肖某返校领通知书的日子,肖某迟迟没有来。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中午11点多才知道肖某已经脱离父母视线超过20小时,“我喊他们必须重视,必须寻找、报案。”温老师说。
发在朋友圈的寻人启事随后肖某父亲报案。
7月5日中午1点多开始,发现女儿失踪的肖世全开始发动亲友寻找女儿。
几十名村民沿着周边的山林,玉米地地毯式搜索,但是没有肖某的影子。
寻找肖某高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境中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高县自古为入滇黔门户,联通两广,辐射南亚,秦“五尺道”、汉“南夷道”、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均经县境。因此高县境内林木繁盛。
高县在村后鲜有人踪的“烂田湾”山林中,有村民发现一处地皮被踩熟,村民以为是别人打柴留下的痕迹,因此未重视。
但随后肖世全家附近村民都到齐后,彼此一核对,没人在烂田湾打柴。大家再次到了现场查验,发现有大小两组脚印,小的脚印是赤足,没穿鞋。村民们继续搜索,在不远处发现了受害人的拖鞋。
邻居指出案件现场位置7月6日上午,村民继续往陈某奎家的方向搜索。在白家村,很多村民也开始相信这起少女失踪案又是陈六所为,因此很多陈某奎的邻居也加入寻找。上午,白家村村民老杨在废弃的老砖厂砖窑后的草丛中,发现一把锄头一把铁揪,引起大家重视。
公安民警和姚洪中等村民继续在砖厂附近搜索,中午时分发现一片竹子下有松软的、好像刚覆盖的土,上面还拉了竹竿倒伏其上,感觉像是掩盖什么。最终,人们发现了受害人的遗体。
“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我不该以为我女子在家睡觉,没进屋看她一眼就又出门干活了。”肖世全悔恨得说。
陈某奎指认犯罪现场的场景介绍完案件,有两个法律方面的问题。
1、人员失踪,什么时间可以报警呢?
有人说是24小时,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应当立即报警。
根据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
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或派出所,在立刑事案件之前,是需受案的,受案后向报案人出具《受案回执》,并开展初查工作,经初查认定达到立案标准的,再履行立案程序。
2、那如果报案人也不清楚失踪人员是否收到非法侵害,报警会被认为违法吗?
肯定不会,不要有这样的顾虑。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与诬告严格区别。
毕竟,法律不会苛求所有人都精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