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纲领
墨玉文化
琢玉成器
德如玉智若泉
洁养性志存远
善施教润无声
勤阅读义践行
学校概况
珙泉镇中心校海联希望小学座落在珙泉镇南10公里,巡观公路旁珙泉镇永福村二社。在香港海联集团的鼎力相助,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中共珙县县委、县政府等各级党政关心下,年由香港海联集团投资兴建的一所村级基点小学。工程于年1月15日破土动工,6月1日全面竣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平方米,活动场地平方米。学校现有小学1—6年级6个教学班,全校共有小学生人,教职工11人。另有2个幼儿教学班,学生60余人。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学校斥资近20万元用于改进学校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图书室、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及远程教育接收室,同时还加强了改厕和校园文化建设。年新投入20余万元修建了学生食堂,从年起学生食堂实行营养午餐。年1月再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校门墙裙、操场侧面墙裙、舞台及舞台背后墙裙进行改造美化,并增加了墙壁橱窗等环境文化。
在以后的校园建设中,学校还将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校园软硬件的建设,以期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办出海联希望小学的特色,真正做到“希望小学有希望”。
主题背景
(一)神韵僰都
珙县,古为僰地,僰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历经兴衰沉浮;现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南部。秦及汉初为“西南夷服地”,元末设珙州,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名珙县,沿袭至今。境内的“僰人悬棺”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因而珙县素有“神韵僰都,咽喉重镇”之美誉。
珙县,历史悠久,人文丰富,颇具传奇色彩。珙县,是一个革命老区,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个名人荟萃的地方,明代的抗倭名将郭总兵、清朝坚持民族气节的李如金、中共党员袁海扬等;是一个名胜秀丽多姿的地方,千古之谜僰人悬棺、世界珍奇观赏植物珙桐等令人叹赏;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地方,相传珙县文化可上溯殷商或更早的时间。
神韵僰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蕴藏着僰人悠久的历史,为珙县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二)珙石之乡
海联希望小学,坐落于珙县珙泉镇。珙泉镇,因石而名。珙石,质地细腻润滑,黑亮发光,在炎热夏日,用手触摸,有冰凉舒适之感,人们习称这种特有的墨石为珙石,享有“珙石之乡”的美誉。
珙石之名的由来,极富传奇色彩。珙石的形成距今已有两亿年的历史,它埋于泥土中,小件珙石在泥土的表面可寻找,而大件珙石则不易找到。珙石又名“墨玉”,是四川宜宾珙县独有的地方特产。珙石雕更是珙县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目前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主题定位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珙,玉也;玉,石之美。珙石,又名“墨玉”,其色泽明亮,质纯细润,硬度柔软,用手触摸有冰凉、舒适之感,是一种零星分布、藏量不多的稀有玉石,是制砚、制印和雕刻工艺品的绝佳材料,深受人们喜爱。我们从其色泽、硬度内涵玉之文化精髓!
(一)温润以泽,是仁也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珙石,是自然生成的玉石,由于质地细腻,琢磨性能和发墨性能良好,该石用绒布经常擦试,越擦越亮,色泽明亮。珙石在加工后能更细腻匀润,而后抛光润色,用细软的绸布反复打磨,使其表面光泽润滑。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也培养了人坚韧不拔的性格。
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玉有“十德”,其一是“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孔子尚且将德比于玉,在现如今的这个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理应遵守“君子比德如玉”,玉乃君子仁人的化身,是立身于社会的标准。
(二)其声舒扬,是智也
《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若敲击玉石,会发出清脆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其质地愈细腻、致密,发出的声音愈清脆,恰似银铃之声,清脆悦耳。反之,其声低沉发闷,则不是上好的玉石。以此,辨别玉之优劣。
清脆悦耳之声,是德行之一。古往今来,圣贤将自身的德行与智慧传播于他人,一方面促使自身修身养性,另一方面,造福于他人,这是智慧的传播、德行的传达。故而,将玉化身为智慧的代表,是智者与他人的区别之所在。
(三)自外知中,是义也
珙石,色黑泽明亮,透明度较高,可由外而内观其特征纹理。珙石这一品质,犹如人的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论语·颜渊》曰:“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暗含了玉是忠义之象征,是忠义之化身,能行事表里如一,思想与行为高度一致。
(四)不绕而折,是勇也
珙石的硬度并不高,在3.5—4之间,具有极高的韧性,易塑形。经验丰富的艺人,第一眼看见珙石,大致就能判断出它合适于雕刻成何种形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勇气,亦是一种气魄。
根据这一特性,给予教师以深刻的启发,艺人可根据石坯的原型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千刀细琢,形成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的独特风格的玉雕。而教师亦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发展自身优势,绽放无限光芒!
(五)锐廉不忮,是洁也
玉石,边缘有断口却不锋利,用手触摸之时,不会伤及人的安全,即便不慎损坏,亦不会危及人的性命,他是如此纯洁与宽容,玉之洁尽显其中。这令我想起《爱莲说》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如玉,玉似莲,均是高洁之物。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的品质,是我们修身洁行的风向标,是前进的指路明灯!
教育体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校教育的趋向目标。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通俗的讲,就是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锻炼身体,完善人格,成为全人。结合玉之特点、玉之精神,围绕仁、智、义、勇、洁展开学校教育,创建具有特色的希望小学。
(一)仁以筑德
“仁”,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教育大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乃儒家学说的核心,形成一系列的思想体系,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等内容,规范人们的行为,铸就高尚的品德、优雅的言行、乐于帮助他人的善良之心。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可从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研发校本教程,编撰有关养成教育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以供师生晨读,加以背诵;另一方面,举办“诵读经典怡人修身”的大型阅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激励师生勇于参与其中,让阅读、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教生做人的境界。
(二)智以启智
“智”包括知识和智慧。智以启智,溯本求源识真知。识真知必须求智慧,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学会举一反三。学校是读书育人的圣地,是知识的摇篮。智以启智,是对领导及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自身的要求。
在学校管理上,要注重制度创新,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合理,不断完善,追求管理效益最优化,激发教师潜能;在教学上,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启迪学生智慧;学生在学习上,要掌握方法,讲求效率,追求事半功倍,竭力用智慧成就卓越。
(三)义以践行
珙石明亮的外观,可由外见其内,这一特点,旨在告诉人们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是忠诚的举动,是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是孔孟所提倡的,这是大义,亦是大忠,我们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导航仪,规范一言一行。
竭力学习文化知识,知礼才能更好的践行礼,做到有礼有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乐于参加艺术活动,如美术、舞蹈、围棋、羽毛球等活动,使言行优雅、高雅。
(四)勇以施教
鉴于,珙石“韧性较软、容易塑形”这一特点,在雕玉石过程中,相石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珙石雕的价值。由此联想到教师在教学方面,何尝不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进行教学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油然而生,教师的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短板,扬长避短,将优点加以发扬,成为学生的长处。
在一过程中,教师的勇气是独特的,勇于发现,勇于提出,勇于培养,是一种高尚的气魄!
(五)洁以养性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代·王冕·《墨梅》
无私奉献,廉洁从教,以爱育人,是教师的标签,是教师的代名词。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以及修养,才能更好的孕育更为优秀的学子,培养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