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南丝路37丨豆沙关五道并行的滇川门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https://m.39.net/pf/bdfyy/tslf/
封面新闻记者李贵平历史上穿过豆沙关(石门关)的迤逦五尺道,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地被我踩在脚下。时间的巨轮不但磨损了记忆,碾碎了历史,也覆盖了原貌,只能靠文字去想象,去重建。石门关之巅屹立着一座巍峨城堡,当地人管它叫关楼。几只从不远处观音寺琉璃瓦上腾空飞起的白鸽,将我的视线拉向天空。脚下凸凹粗粝的石路缓缓上升,犹如铺向天际的阶梯。仰视,关楼上一句“锁钥南滇,扼守西蜀”,说明石门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古时,豆沙关是四川进入云南滇的第一雄关——关内为中原地界,关外则为蛮夷之地。以前的关门,为1.2尺厚的木门,明清时除了驻有重兵把守,还设置了都司衙门等行政机关,营兵可携妻子家室入驻,世袭相传,兼营农桑,亦事商贾,财用丰饶,四周城垣齐整,街巷纵横,酒肆林立,充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豆沙关关楼始建于隋唐年间,总高15米,宽4.5米,南丝之路古道就从关楼门洞中穿过。关楼在上世纪50年代曾被毁损,现在这个是年和年重修复原的。隋朝修关时书写的“石门关”三字气势磅礴,就镌刻在观音寺上方的岩壁上,经风吹雨打,岁月荏苒,字迹早已有些模糊。站在关楼顶上,隔河朝50米开外的绝壁看过去,很清楚地看到离水面百米高的绝壁岩缝中,有八九具僰人悬棺。这是川南、滇北的一道历史符号。僰人悬棺多流传于川南珙县、高县、筠连县一带,没想到这儿也有。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我透过相机镜头看过去,悬棺多用整木凿成,用木杠搁在避雨的岩缝当中,虽经年7月的地震并未受损。古人将悬棺凌空搁置,危乎高哉,盗棺者无力攀达。至于悬棺是如何安放上去的,跟龙虎山和我老家巫三峡的悬棺一样,仍是一个谜。联想我的老家、长江三峡腹地巫溪县,峡谷深处也保留着几十具先民的悬棺。眼前的盐津僰人悬棺更加引起我的兴趣。我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到,年6月,云南昭通市文物管理所邀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大学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联合考察,在绝壁上一个10米高、4米多宽的斜坡面崖洞,发现了10具棺木不规则地放置在里面。悬棺棺身由一块整木凿成,木质类似金丝楠木,长约2.2米,中间被掏空,棺盖呈三角状,用铆钉来咬合。棺木内遗骸基本都存在,但十分凌乱,应该是被地震、山体滑坡干扰过的痕迹。里面的陪葬品只剩少量木质品和麻织品残片,已看不出来原先的形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