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寇敏芳
近日,宜宾先后发生三起地震,又遇上暴雨天气。受此影响,年11月23日13时左右,兴文县僰王山镇新河村二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这个被当地村民俗称为“梁子上”的地方,此前并非地灾隐患点,受地震影响山体被突然拉裂,多亏村民及时发现了一条裂缝,随后政府和群众密切配合,4户11人才幸免于难。
进入11月,宜宾持续阴雨天气,11月17日、21日、23日,珙县、长宁县、兴文县先后发生了4~3级的地震。
“冬天本来不是地灾高发期,但是地震遇到降雨,地灾隐患风险持续加大,我们要求震区按照汛期的要求落实防灾要求。”省地灾指挥部办公室在震后第一时间对震区防灾工作开展“点对点”督导,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地灾防范已进入“四季防灾”模式,即不分汛期和非汛期,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和排查,尽最大可能发现地灾隐患苗头。
震后,宜宾市迅速启动了次生地灾隐患排查,一方面组织专业地勘排查队伍对现有的重点隐患点进行排查,重点看是否产生变形等失稳迹象;另一方面,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查灾行动,对房前屋后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发现裂缝、鼓包等现象及时上报。“群专结合,确保地灾排查区域全覆盖。”宜宾市地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次“梁子上”的灾害就是村民首先发现的。11月23日9时40分,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村3组村民李道元在检查灌溉沟渠时,多看了一眼,发现水渠边上有裂缝和水渠流水渗漏现象,沿裂缝灌流至斜坡体裂缝。“我们平时培训过,如果有裂缝、渗水,可能就是山要垮。”李道元意识到情况不正常,立即将情况上报,经驻守支撑单位省地矿局地质队现场划定危险区后,僰王山镇立即组织受威胁的4户11人转移避让。13时许,滑坡剧烈滑动并顺沟而下,造成2户房屋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无人因灾伤亡。
从李道元发现裂缝到群众转移完毕仅用了1个小时,而在2个小时后,灾害就发生了。能够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跑赢滑坡,与经年累月的培训和演练关系密切。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加强地灾培训演练,群众防灾意识和识灾能力大幅提升。仅宜宾市年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场(次),培训人数人,组织避险演练场(次)、人参演,实现全市隐患点宣传培训全覆盖,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同时,联合驻守督导单位,结合日常专业巡排查同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为成功避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在防灾管理方面,四川明确“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以“早撤快跑”为指挥棒,要求基层严格落实撤离要求,宜宾创新建立“三方避险转移机制”,推动紧急撤离避让深入人心。转移撤离信号发出后,群众积极配合,高效快速完成转移,实现了成功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