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令人五味杂陈呀……“讲政治、顾大局、讲规矩、守法纪、守初心、担使命、安心从教、潜心育人”28字,字字千钧,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申请调动的教师不但解释与分辩会苍白无力,甚至于思想深处的“小”字也会被榨出来!
(一)利与弊:侵犯教师个人权益,影响新教师的流入
这些老师在偏远山区从教,5年服务期早已满。由于工作地离家远,与家人聚少离多,既无法伺奉老病的父母,也很少陪伴年幼的孩子。他们本着当初招聘时契约精神,服务期内安心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通过选调考试,结果“一律不办理调动手续”,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客观说,作为教育资源相对紧的地方,不愿看到教师继续流失,这是正常的;但教师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离职,这是教师的合法权利,以地方“大局”为重由来限制合情合理的教师流动,首先就已侵犯教师的个人权益!
从短期看:当地教学秩序似乎逐步恢复正常
学生也不担心没老师上课,校方也不用担心没老师支持自己工作!但有个突出的矛盾——老师们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老师们这样状态是否能保障教学质量?
(ω)试想,当众多教师申请调离诉求被拒,当自己辛辛苦苦考上了其他更好的单位却去不了!如果你是当事教师,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估计这样的状态很难让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而言,不见的是一件好事!
从长期看:这种留人方式,可能阻碍更多新教师的流入!
当地教师缺编,应通过招聘等各种方式解决。不思考为何既吸引不来;又留不住教师!一味采取拒绝调离的方式来“强留”!自己不讲规矩,却要求教师讲规矩,只会败坏当地教育形象,令当地更难招到新教师!
(二)当地教育资源缺口责任在谁?
另一方面,答复称目前该县仍缺编教师名(其中中小学教师93名),并强调因疫情等问题导致新教师不能及时补充。当地教育部门教师缺编严重!!即使强留下这部分服务期已满的教师,仍有名的缺口(ω)值得追问的是:
难道严重缺编是今年才有吗?今年疫情影响了教师招考,那往年又招了多少?在所招教师中又留住多少呢?
首先,教师缺编严重,原因概括起来无外乎“有编不补”与“有编难补”,有编不补是因为补上编制后就要财政更多投入;而有编难补,则是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难招新教师。这都指向对教育的投入保障不力!当地政府部门有没有反思为何缺编多人呢?
其次,据说该县位于四川偏远山区,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均衡发展教育!加强对偏远地区教师的补贴,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增加教师编制等吸引优秀年轻教师到偏远农村从教,而该县有没有做到呢?
显然,不能把地方教育资源紧张的责任推给教师,更不能以此来要求教师作出牺牲!!更显讽刺的是:当地还指出,今年10月将接受国家对四川省全省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检查。换言之,部分教师此时外调很可能影响到检查成绩。
然而,一个地方的教师数量缺口如此之大,难道不正是教育基本均衡督察所要发现的问题?在这个节点强制教师留下来“建功立业”,说得好听点是为了地方能够通过检查,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欺上瞒下”,糊弄应付。退一步讲,即便靠这种方式通过了检查,教育资源的缺口如何来补?是否只要过了检查,教育资源短缺就不重要了呢?
(三)当地应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环境等留住人,而非动辄搬出“大局”来压人!
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工作,教育的长期性、隐形性、不可量化等!教育从来就是一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养和培育,而教师本身受到不公平待遇,被强权压制的话,又怎么能有一颗大爱无私的心面对学生,又怎能发自肺腑地爱这份事业?!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基于教师职业,保障教师的待遇和教育权利。毕竟“人往高处走”,对于有更高事业追求的教师而言,原来岗位环境无法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就必然会想着离开!另外,在具体落实相关政策时,有地方并不想提高教师待遇,不给教师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而是给教师讲“使命”、“奉献”的大道理,对教师正常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道德绑架()
离开了对教师待遇与权利的保障,对教师空谈“初心”、“理想”,是推卸发展教育的责任!试问,当地连基本的教育投入责任都不履行,为何还能和教师大谈“初心”?
当今社会教师各种流动,教育不均衡等现象,各级部门应出台相应措施,提高不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而不是“教育”教师留下来和当地一起“共渡难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