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预警22秒,拿香烟还是拿枕头这是个问

事情发生在本月3号21时30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了震源深度15千米的4.8级地震。其时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视台传播到四川各地,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位于四川内江的一位男子,正跟小女儿一起看着电视,突然看到地震预警倒计时。他立即起身喊女儿“走走走,地震!”。然而,当他慌忙中把茶几上的香烟拿起时,又回头仔细看了一眼电视机上显示的倒计时数字:“22秒,跑不赢了…”这一段视频很多人都在抖音、微博上看到了,很多人就是笑一笑而已:都到了这种时候还顾得上香烟、打火机,这可是真爱啊!笑过之后,我们还是应该从这段视频中感悟到一些地震科普知识才好。首先,这位当爸爸的不够合格,危急关头,最先想到的首先是他的烟和打火机,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了;而对比之下,听到发生地震,小女儿的第一反应是拿起枕头,这一举动比她的爸爸那可是正确太多了,大赞、大赞!!其次,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看到地震预警后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是合理的?现代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远高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通知远离震中的工厂、学校、市民,告诉他们地震波大概将于多少秒钟之后波及本地。地震波分为纵波(P)、横波(S)和面波(L)。其中破坏性大的是横波和面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2-4千米/秒,面波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8千米/秒。上面的视频,从21.30′45″开始电视台发出预警信号,到这个爸爸磨磨蹭蹭拿完东西说“22秒”,监控显示此时是21.31′03″,也就是说,此处地震总的预警时间是:18+22=40秒地震预警是针对横波计算的,按照S波大约传播速度4千米/秒计算,这个震中距离该地大约是千米。实际上这次地震的震中在珙县的曹营镇,从地图上测距可以得出距离内江市的直线距离确实是千米。千米之外的地震,跑还是不跑?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了吧?别说发生的只是一个4.8级的极小破坏性的地震。就算是发生了汶川那样的8级特大地震,千米的直线距离已经相当于从映秀到成都市中心的两倍以上距离了!地震预警技术有一定局限性:越是距离震中远、破坏性越小,预警时间就越长;反之,距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的地方,预警时间越短;到了最大破坏性的震中,则处于地震预警盲区,预警时间为0。所以,“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并非一句戏言,而是对地震实际烈度影响的一个很实用的总结。其实,地震预警的意义不是让人纠结跑还是不跑?而是提醒大家在地震破坏性的震波到来之前,我们尽量把周边的危险因素排出:比如关气、关电、停止危险性的工作(比如手术、焊接、驾驶、化学实验、核电站…)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说,当我们收到地震预警的信息的时候,应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在确认身边没有危险因素之后,立即采取“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就地避震原则,千万不要盲目奔跑下楼!因为“跑不赢”、来不及!当然,如果你在一楼、在平房,而且跑出去有开阔的空间、头上没有广告牌、没有电线杆、没有高楼碎裂的玻璃坠落…,总之,没有高空坠物的危险因素时,你可以跑到开阔处去。但是,现代城市,有多少人有以上这些条件呢?盲目乱跑,很可能本来只不过是一个小震、或者波及到你这里的烈度不大,并不足以导致房屋损坏,但是,由于乱跑,结果被晃动中的高楼坠物击中。我们来看一下年2月25日的四川自贡市荣县的地震中的伤亡情况统计:再来看一下刚刚发生不久的年5月21日的云南漾濞地震的伤亡统计:很明确,绝大多数都是避震不当、被高空坠落物砸中头部导致伤亡的,甚至还有慌乱中摔倒诱发心脏病死亡的。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视频,其实那个爸爸要好好向他的宝贝女儿学习,遇到地震不是想着怎么跑、跑不跑的赢,而是先找东西、找地方保护好自己的头!我是榕嘉(大青树):高级工程师,美国心脏协会导师,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培训教官,FM.5音乐交通广播电台《榕老师讲应急》主讲,《丁香医生》签约科学审稿人,乐山师范学院特聘应急管理专家,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名人讲堂荣誉讲师。下面是我在《丁香医生》APP上获准开设的个人主页,每天发布各种辟谣和应急常识小贴士,欢迎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