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宜宾本地人,你真的了解这个你每天生活的地方吗?也许有人能记得所有街道的名字和位置,但是这些街道名字的由来和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说到宜宾的街道,最令小编印象深刻的是没有“清华大学的清华街”,读书时代就曾听说过清华街的大名,年少无知的小编认为清华街一定与千里之外的清华大学有所渊源。然而,实际上在清华街却一座学校都找不到,满是小吃和服装店。
查询相关资料后才发现,清华街原本叫做“墨匠街”,是清代集中生产条墨、墨锭的地方,而现在清华街的取名,完全有可能是取读书人辞藻“清秀华美”的意思。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宜宾还有很多,有的街道名字极富趣味性,有的街道名字让人啼笑皆非,现在,小编就带你一起看一下宜宾的街道故事。
说到街道(老城区)的取名,必须提到取名的四大法宝。从这四大法宝中基本能看出宜宾老城区街道名字所遵循的规律。
法宝之一:方位和地理位置
使用方位词定名,向来是中国街道的传统,既简便,也最易为百姓接受,而宜宾旧城以此类方式命名的街巷,就有18条之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东西南北街”。
作为宜宾最为繁荣的街道之一,东街背后的故事不像名字这么简单。
从清末至民国,东街一直是“城市主干道”,繁荣的金融行业让东街还曾获得过“西南华尔街”的美称。
现如今,东街依旧是宜宾繁荣夜生活的代表,熙攘的人群和物美价廉的商品,东街简单的名字背后,是时代更迭下宜宾的蓬勃发展的见证和记录。
法宝之二:万里长江第一城——水
说到宜宾,水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在三江环绕的宜宾城,水与百姓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临水而建、以水为名便成为宜宾街道的又一特色。
水池街、水井街、涌泉街、合江街,颇多以水为名的街道,其中小编认为最有意思的还是位于老城区北城,南北走向,连接着人民路与忠孝街的水井街。
对许多宜宾年轻人(包括小编)来说,这是条“徒有虚名”的街道,原因在于,走过整条水井街,都很难找到一口像样的水井。
但水井街的由来却是真实存在的,小编查询资料后发现,水井街紧靠明代的北城城墙外,清代成街,因为水井众多,故得此名。
在《宜宾翠屏区街道史话》同样有所记载:“民国时期本街有公用水井七八口,私人家中也有水井不下五口,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尚有三口水井公用。”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经过时代变迁、城市建设后,原本的水井所在地也被各式建筑取代,只剩下水井街的路牌还模糊记录着这段故事。
据小编收集的资料显示,宜宾有16条与水相关的街道,16个与水相关的街名,条条都与水有难解之缘,占了旧城原有街巷13%左右。它们为宜宾城带来了氤氲润泽的气息。
法宝之三:有迹可循
走在宜宾老城,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街名,有如清华街、拱星街、冠英街的诗情画意;岳武里、都长街、大小碑巷的历史故事。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街名,都见证着古城的发展和辉煌。
下面进行一个小游戏,根据提示文案猜街名,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老宜宾。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街名,始建于清朝,因当时城中大部分的大粪都堆集于此,故取名“狗屎巷”。后来因为名字属实不雅,便换了一个自带香气的街名。此街位于岷江河畔洞子口停车场,现已撤街。
▼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这是一条有意境的街道名字,街道建于清代,原为东街中段至南街的一条小巷。因街两边房屋间隙较近,巷内望天仅有一线。有“别有洞天”之意。
现如今站在此处依旧能感受到街名中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街道两边的美食飘香,与东街一样,是宜宾人感受夜生活,体验路边美食的好去处。
▼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下面这条街道,与历史上明朝的一位王爷有关,可以说是当时宜宾最大的烂尾楼。
据《明史》及清代《宜宾县志》等记载,当时明王朝宗室的申王爷被指派到宜宾戍守边疆。同年申王爷令人大修申王府,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于弘治十六年(年),这个修建长达12年王府还尚未完工,申王爷就因病去世。
当时正值王府门前石狮子刚出毛坯,便得名“毛狮街”,后来因为“毛狮”与宜宾方言厕所同音,街名不雅便更名沿用至今。
“毛狮街”连接东街与中山街,现如今街道两边基本上是买衣服的服装店,物美价廉,平时都能看到很多人光顾此地。
▼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第一次看到这条街道的名字,都会以为街名取的是“冠压群英”的意思,但实际上现在的街名却是源于百姓的讹传。
这条街道原名为“观音阁街”,曾是一条非常热闹的街道,据记载,“观音阁街”在鼎盛时期曾有40余座砖木四合院,经营着酒、百货、药材等生意,经过一百年的沧桑岁月,街道早已物是人非,曾经辉煌的民居建筑群如今也只剩下14户老宅院,一眼观所有,遂当地民间又称之为“半条街”。
▼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这些街道你猜对了几个呢?
其实,宜宾这样拥有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的街道名字还有很多,它们隐匿在老城区的各个角落,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的街道“蓬头垢面”,有的“熠熠生辉”。
法宝之四:时代缩影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画像,有的从史书记载中可见一斑,有的则刻制在城市的街道上。走过宜宾的大街小巷,不妨能从街道名字中看出些时代缩影的眉头。
武庙街、明伦堂、文重街、粮房街、衣服街......一百年前的宜宾老城街道,更多的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崇尚的精神理念。而马掌街、栈房街、走马街、商业街,显然就是“填不满的叙府”的真实写照。
民国时期,中山街、信义街、和平街、仁爱街、忠孝街为代表的街道名称,记载的是民国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路、建设路、农业街、县府街这样根红苗正的名字也鱼贯而出,当然还有充满红色记忆的抗建路。
与大城市的一环二环三环环环相扣比起来,宜宾这座小城的街道取名显得更有意思。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资料佐证,已经很难看出这些街道原来的模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街道名字的由来,是前人智慧的凝聚,也是后人翻读宜宾历史的有力凭证。
借鉴资料:《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人:文毅
商务合作:()
往期推荐
1.宜宾一男子盗用同事6万余元,竟是为打赏女主播!
2.严重违纪违法!珙县一派出所原所长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3.酒都宜宾香醉世界——世界名酒将齐聚宜宾,你期待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