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文明建设的宜宾路径潇湘晨报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宜宾路径”

  

  傍晚彩霞满天,市民在长江公园绿道休闲散步宜宾日报记者曾朗摄

  漫步宜宾长江公园亲水步道,青山碧水共云天,三江六岸美景尽收眼底。近年来,宜宾多措并举推进环保督察全覆盖,以绿为笔,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重拳出击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年,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9.9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提高至天,综合指数下降到4.04——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宜宾科学治理、精准防治、铁腕出击,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结果。

  治!清洁降尘、秸秆禁烧、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十大专项行动”有力推进。

  改!投资6.82亿元,完成中电福溪电厂、丝丽雅集团和6家干法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建!投资余万元,新建空气质量监测微站个、区域传输自动站2个,推进走航监测、激光雷达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找对“靶子”,精准打击,一系列重拳接连出击,让“宜宾蓝”刷爆朋友圈。

  年,全市5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这份答卷背后,是宜宾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的信心。

  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优化设立全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

  治!加强水污染防治,取缔餐饮趸船43艘、关闭土法造纸作坊家,长江、岷江干流全面禁采砂石,取缔非法采砂和堆场92个,拆除非法码头33座,退出占用长江岸线8.36公里。

  禁!坚决推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落实财政专项资金1.46亿元用于渔民安置,提前5个月完成退捕任务。

  建!投资52.8亿元,完成36个城乡垃圾项目、3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30个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并投入21.42亿元,完成中心城区2个、县城9个及32个“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整治。

  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宜宾交出“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态答卷,奏响长江环境修护的“生态序曲”。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这份数据背后,是宜宾超常规推进净土保卫战的决心。

  划!强化源头管控,划定个优先保护类、个安全利用类、个严格管控类评价单元。

  覆!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建!投资5.2亿元,建成珙县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

  治!投入专项资金万元,治理修复屏山县和江安县受污染土地亩。

  猛药治痼疾,良方促长效。我市找准病根,有效“治疗”,守护一方净土,造福一方百姓。

  逗真碰硬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粮液生态湿地公园宜宾日报记者王宇摄

  在翠屏区,漫步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微风拂过,芦竹、菖蒲、风车草随风摇曳,这片原本废弃的荒地,如今已打造成为集休憩、活动、教育、科研、示范等为一体的生态建设项目综合体。湿地建成后,周边生态系统不断恢复,吸引了白鹤、野鸭、斑鸠、黑水鸡等各种鸟类在此栖息。

  在叙州区,其境内长江、岷江、金沙江、越溪河、南广河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已于去年底实现全覆盖。据叙州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叙州区主要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包括挂弓山、月波、南广镇等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监测一次,“监测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和水质评价,为水环境治理和水质提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环境全面精准治理。”

  在南溪区,通过“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严格标准、规范运营、有效治理”建设运营机制,基本建成了“城区+园区+企业+乡镇+村级”的五级污水收集处理新模式,形成了南溪区废水集中收集处理体系,不仅工业和生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治理,也有力消除了污水直排乱排现象,极大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在筠连县,通过近3个月的整治,诚实建材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筠连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强县域内矿山矿企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多部门联合发力,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确保筠连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提升。

  在兴文县,制定实施《兴文县重点小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有效促进兴文水环境质量改善。据悉,年4月至今,兴文县重点小流域20个点位优良水体达标率从90%提高到95%,其中90%点位达Ⅱ类水质标准。

  在宜宾,各地着力抓好问题排查、整改、落实,坚持逗真碰硬,着力完善生态环保工作长效机制,持续解决了一大批难推动、难协调、难落实、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污染“老大难”问题。

  久久为功

  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绿色宜宾宜宾日报记者王宇摄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宜宾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若想打赢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战,唯有常抓不懈,方可久久为功。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宜宾将持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护航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山、水、城、人、文、业’六篇文章,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守‘三线一单’规定,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助推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要以常态长效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将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宜宾贡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一幅青山碧水蓝天的画卷正在戎州大地徐徐展开,未来,宜宾的生态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甘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