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这个医院震后48小时内派出3辆救护车

汪帆尹崇光封面新闻记者徐庆

19日清晨,时间还不到6点,天灰蒙蒙的,与18日高温天气不同,安置点在夜间经历了一轮降温,天空下起了小雨。医院应急救援队队员们早已预见天气变化会给灾民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给受灾群众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多少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小朋友,出现感冒症状的比较多,救援队预见此类问题,已经备足了应对流行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的治疗药品,满足大家的需要。”

不到1个小时,就有近40名群众前来医疗救援站需求帮助,他们多数都是因为感冒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与此同时,地震第二天,部分受灾群众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外,还出现了轻微的灾后应激反应,“重大自然灾害后,受灾群众在精神和心理上都非常需要来自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我们第一批救援队员中就有临床心理专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快速地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不大的医疗救助站里,每位救援队员都忙得脚不沾地,大家快速、有效地为群众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救助,不管是大太阳的高温天气还是下着雨的高湿度天气,救援队员们紧绷的神经从来没有松懈过。

救援前期安置点内环境比较简陋,队员们将药品箱垒起来,搭上担架,做成了简单的“就诊台”,没有桌椅,队员们就地搭建帐篷,席地而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截至19日12点,经过近34个小时的奋战,应急救援队已经为安置点搭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救助流程,为余名群众提供了医疗援助,协助转运伤情较重伤员5名。

“安置点内的医疗救援秩序和公共卫生秩序已经建立起来了,应急救援队接下来的工作直接转移到珙县当地医疗机构内,我们的专家成员将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和因灾住院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医院应急救援队队长、应急扶贫办主任尹崇光介绍。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已医院医院共余名患者评估了伤情,并协助他们转运了3名伤情较重的患者,并把援助范围扩大到了珙县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对所有住院治疗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对他们的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救援队在完成前期急诊急救任务和医院医疗救治的新指令后,又梯队递进针对性派出骨科和神经外科专家到灾区进行医疗救治增援。

19日22点23分,两位新增援专家——神经外科包长顺、骨外科葛建华医院,立即投入工作,巡视住院病人,从外二科开始,逐个科室深入摸排,对伤员病情进行专业评估,并对病患救治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力求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院派出的应急队员参与救援外,西南医大附院肝胆外科医生罗斌作为泸州市红十字会搜救队队医也在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据悉,在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医院已派出3辆救护车,16名医护专业救援团队及工作人员,在省卫健委指令的珙县开展宜宾长宁地震灾后医疗救援救助工作!

截至发稿前,专家团队摸排查房工作已经结束,4名救援队员留守灾区协助开展救助工作,12名队员已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