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县珙泉镇何保杰要改变,要笑着改变

珙县珙泉镇何保杰:要改变,要笑着改变...

“改变,是中心村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词。”8月1日下午,谈起村上的发展,珙县珙泉镇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何保杰这样对记者说。

◆俯瞰中心村新貌。(受访者供图)

平均海拨位于至米之间的中心村,曾经处处荒山秃岭、交通闭塞,年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经精准识别为省级贫困村;

如今,中心村已从贫困山村蜕变为“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宜宾市园林村”,一座座农户的小洋房和新建的村民集中安置点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田间产业入户路处处相接,春天,村里是遍坡青翠的桑叶,秋天,地里一个个金黄的柠檬饱满,令人垂涎。

“扶贫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是通过我们带头,让家乡变了样,就觉得很是欣慰。”据何保杰介绍,村建制调整改革前的中心村有贫困人口60户人,病残无劳动力、交通环境差、产业单一、村民思想落后,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如何拔除穷根

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在用好脱贫攻坚政策

在上级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

何保杰带领村支两委班子

结合村实际摸索脱贫路子

↓↓↓

◆何保杰(右一)与村民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扶贫先扶智

开展农民夜校七讲、培养新型农民,通过机关干部讲政策、社区同志讲服务、学校老师讲知识、医院医生讲健康、法律人士讲法治、专家能手讲技术、社会贤达讲家风,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树立脱贫攻坚我是主人翁精神,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修路,让村民出行不再难

全村新建产业入户路约50公里,把曾经只有1.9公里村道的贫困山村,逐步变为组组通公路、户户通入户路。

因地制宜发展村特色产业

全村发展柠檬栽种亩、桑树亩、水产养殖1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工厂化养蚕大棚、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柠檬扶贫车间、小蚕共育房等。年,中心村采摘柠檬万斤、产值达多万,带动了28户贫困户及80多名在柠檬产业基地务工的村民增收致富;蚕桑亩产值也达到四五千元。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修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24户99人,分散安置13户35人贫困群众,房屋风貌整治余户。年,中心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改变,不仅在大家肉眼可见的新村容村貌里,更在村民逐渐鼓起来的腰包里、切身感受里、质朴的笑容里。

◆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受访者供图)

村民罗大平说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卖点菜和农产品,因为路不通,全靠走路和自己肩挑出去,走一趟就要五六小时。现在好了,叫一个三轮车把东西拉出去,20多分钟就到街上了。”

中心村1组村民何定金一家,曾是贫困户,村上发展起来柠檬产业后,何保杰和村支两委班子看其勤劳肯干,便邀请专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如今,何定金和其爱人成为了亩柠檬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村上80多名在宣山柠檬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村民。

“除开土地流转费和在专合社年底的分红不说,去年,我们两口子光工资收入就有5万多元。”

年底,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原洛旺村、原文家村、原永安村、原中心村合并而成“新”的中心村。

谈及新村的未来发展,何保杰已有了谋划,“我们打算以乡村振兴为依托,打造AAA景区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同时,与帮扶单位四川航天管理局、珙县财政局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继续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吸引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

动动手指

让更多人知道...

兜兜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