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这个村的人,曾穷得米都吃不起,竟然现在有21户买了私家车....
珙县上罗镇代家村
是以种植花卉苗木闻名的
“富裕村”、“花园村”
然而,在10年前
这里却是一个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无产业的
贫困小山村
10年间
这里人均纯收入
从元提升到年的.87元
年
全村还实现净收入.52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50.97万元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他就是代家村党支部书记
史进洪
史进洪在学习花卉苗木的知识
穷怕了的代家人
史进洪是土生土长的代家人
童年少年时期
就是真真实实去体验一个词:
贫穷
代家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
村民们常年的主食是苞谷
孩子们要生了病才吃得上一顿白米饭
过年才见得到猪肉
有孩子吃苞谷吃够了
馋一碗白米饭
竟然去找村里懂医的伯伯:
求你了,让我得点病吧,别死了就行!
▲如今的代家,再也不是以前的贫穷面貌。
史进洪家同样贫穷
父亲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母亲的眼睛天生残疾
这个家在村里也算穷的
一下雨,房子里又是水又是泥
别人家能吃上肉的时候
他们只能眼巴巴地闻着
▲史进洪带着村民一起干农活
但这一切
都没有让这个农家少年磨灭志气
他努力读书,考上中专
命运没有眷顾他
他以10分之差落榜
贫穷的农家不可能考虑复读
他的分数可以去巡场高中
可是家里没钱让他读
他去了上罗职高
学校可以住校
可家里没钱
每天早晨,鸡叫两遍就走
打着手电筒
在韩家坳把电筒放在草笼里
下午回家带回去
冬天借住在亲戚家
自己带着苞谷面
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一天的饭
就是这样读
家里也再供不起
史进洪仅读了一期就退学了
这当然遗憾
不过不要紧
将来他还有机会走进课堂
尽管时间很短
▲史进洪(左一)正在为花卉除草(王宇摄)
值得说的是他所选择的专业
一般来说
村里的孩子多半会选择
电子、机电、旅游、酒店一类的专业
方便将来的打工对口
而史进洪选择的是
农业管理
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走
这一年他19岁
他可以在土地上学习农业管理
也许这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史进洪展示收到花卉苗木的求购信息
靠这片土地改变命运
年轻的史进洪很讨长辈们喜欢
他对人恭敬,说话办事“招信用”
他种苞谷,代销化肥
还养过乌骨鸡
都没有找到那条致富路
▲如今,代家是科技产业示范园聘用村民,带动其致富
但史进洪那股劲头叫老辈们看在眼里
他不服输,不会垂头丧气
这样不行,马上干那样
代家四组的组长没有文化
从小看着他长大
看重他踏实、耿直
看重他算是农村的文化人
推荐他当了四组的组长
一步步,史进洪当上村里的文书
直到年6月
他被选为代家村党支部书记
这一年他27岁
▲史进洪到村民家了解民意
那么多人信任他
连上一届支书也投了他的票
他心里自然欢喜
老支书史天权真的没啥想法
应该让年轻人来干
从村主任到村支书,史天权干了三届
90年代当村主任的时候
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每家每户收提留
连自己家的提留都得要去借
可想这工作有多恼火
这个村太穷啊
▲代家村人用双手铺成的石子路,
未来周边将打造成乡村旅游点
年代家村人均年收入元
没有矿产资源,没有任何特色产业
纯粹的农业种植村
村民越穷
问题越多,矛盾越多
他该怎么开头?
他苦苦思索着
也多次召集村“两委”一班人
商量发展思路
在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地方抓发展
谈何容易
大棚蔬菜?不行
离场镇这么远,运到市场根本卖不起价;
水果?也不行
问题差不多,交通太不方便
请来上罗镇联系代家的干部搞了调研
还是没有找到方向
史进洪一筹莫展
▲现如今的代家村新村聚居点
咬牙种下黄桷树生活从此有芬芳
他知道宜宾赵场有个花卉基地
听说泸州龙马潭石洞有很多黄桷树
有一次,珙县县委办主任对史进洪说起
成都郫县那里桂花树多
人家全靠种树挣钱
……
他觉得心里有个地方亮堂起来
树木,不怕路远,不怕烂市
……
说不定值得试试?
▲黄桷树种植成功后,史进洪带着大家种植花木
要试就得赶快
他带上村支部和村委全部成员一共13个人
包了两辆面包车
花了三天时间
跑了赵场、泸州石洞、郫县
这三个地方
回来他心里就有底了
现在好像哪里都要栽点树
那么多小区要绿化
那么多城镇要美化
树木不愁销路!
黄桷树的根系非常发达
对土壤要求很低
耐旱,耐瘠薄,适应能力特别强
还有比这个更适合的吗?
村两委做出了决定
可是最终要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买树苗
大家都犹豫了
▲史进洪传授村民苗木种植技术
只有五个人跟随着他
除了村主任史天权投入一万多
其他人三千、两千、一千多
老协会秘书长周道容没有土地
花元买了20根黄桷树种在路边上
▲代家村的廉政文化墙
村里的老人摇头
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才能糊口,种树?!
是吃树叶还是吃树干哪?
那树叶子喂牛嫌少!
其他人则在观望
就算是好种,就算很轻松
卖不出去还不把土地白白浪费了?
万一卖不出去呢?
到处都有人种,凭啥买你的呢?
▲如今,代家村户户通水泥路
史进洪看准了这事
认定它就不可能失败
他是个不怕的人,不怕借债
不敢闯不敢试,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树苗种下后的
第二年开始陆陆续续见效益了
第三年他们的黄桷树总共卖了30万
投入最多的史进洪一下子成了“富翁”
所有人的投入都获得十倍十几倍的回报
村里人的眼睛亮了
一亩,两亩,十亩,百亩
……
▲如今,代家村田野上栽满了花木
6年
代家村的花卉苗木种植初具规模
两百亩,三百亩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听说了
纷纷回到村里
能在家里挣到钱
为什么要在外面受委屈
挣那么辛苦的钱,背井离乡,牵肠挂肚
到年底
全村户人家户都种植花卉苗木
总产值.74万元
人均纯收入元
21户村民家里买了私家车
……
▲代家村一组史学永修的新房,
一家七八口人住得好了,
邻居们没事也爱来串门,
在院子里坐坐、摆摆龙门阵。
▲代家村幼儿园里面小朋友
定律:要想富先修路
干一年当过去十年
种的不是树,简直就是种钱
村里人都服了史进洪
后来根据市场调查结合代家土壤情况
增加了桂花、紫薇、香港紫荆等树种
▲村民们正在研究紫荆、
红花丹桂等树木的种植办法
他心里亮堂了
他终于在土地上摸索出了一条致富路
全村的人都会跟着走上这条路
说起路,这是代家村村民最恼火的事
代家村在珙县上罗镇南部
距上罗10公里,距县城80公里
从代家到上罗是一条烂泥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出个门,太恼火!
▲村村通水泥路
更不要说村里的路,那全是靠走出来的
代家人走了几辈子的就是这样的路
年轻人走出去就不想回来了
村里的路不像路
简直是代家人的心病
要去镇上买点东西
那得费多大的劲
不说别的,花木运进运出
运费都比别人高
怎么办呢?
▲在村两委班子引领下,
代家人投工投劳修建了
观光亭和几公里的产业路
史进洪带着村两委一班人
到三组搞地勘、做测算
算出材料费就需要3万元
他们公布路线,发动受益户集资修路
村民受够了道路的苦
都很支持
石料可以就地取材
可是代家村的石头是“油光石”
非常坚硬,这条路修得异常艰难
敲石头使钢钎、二锤
挖土用锄头、铁锹,运送
全靠村民肩挑、背扛
这条一公里的泥石路
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一起上阵
4年至8年
他们陆续修了3条路
几个组的路全通了
为这些路,他跑来许多支持
▲漂亮大气的民居
这些年来
他们积极争取项目
多方筹措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
先后争取电力、电信
水利、新农村建设
教育、科技等
方面的资金多万元
初步完成了代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路灯,健身器材,腰鼓队……
村民的生活多姿多彩
华灯初上的村庄
在代家村村委会的楼前有一个文化公园
里面有健身器材,有乒乓桌
有一块LED显示屏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板
左边是财务公开栏
右边是专合社公开栏
上面记着流水帐:
8月16日,专合社报装车费40元
三轮7元,资料费20元,合计67元;
8月21日,路灯电费充值元;
8月26日,支付清洁工工资0元;
……
▲代家村办公室前的党的政策宣传展板
7年,代家成立花木协会
9年更名“群兴”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每年
从会员的花木销售总利润中提取2%的管理费
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
这些钱
反哺村里的花木种植产业
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公益事业上
这些钱
每一笔,怎么花,花在哪里
花了多少
村民都可以在黑板上看到
▲在代家村村公所,
村民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询相关信息,
这里可查询内容包括村务、
财务以及农村相关政策法规等。
9年以后
村里建起全县第一个村民文化公园
村道上装了路灯,卫生水井
微型水窖、垃圾焚烧池
健身器材,组建军乐团
连枪队
……
▲村民组织的军鼓队
还为80岁以上村民全额购买新农合
每年六一儿童节
村上会给学校发一点慰问金
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会获得一笔奖励
▲村上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这个从来没想过离开村庄的人
终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了梦想
能够带领村里的人共同富裕
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
他爱这个村庄
即使它那样贫穷的时候
他也从没想过离开
他遵从土地延续下来的文明
用村民的话说是
懂规矩、耿直、仗义
他和村里人把代家建设得这么美好
让农村的孩子们明白
农村的未来不是城市
而梦想也不只在城里生长
他比别的农村青年多一点恪守
正是这份质朴的坚持成就了他
成就了他的梦想:
就在这片土地上,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近日,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
正在宜宾拍摄当中
影片以代家村脱贫攻坚素材为原型
讲述珙桐村的年轻干部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不仅打通了通往村里的最后一公里路
也打通了村民通向幸福生活的
“最后一公里路”
▲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开机揭幕
这部电影取景点包括
兴文石海
珙县代家村
永兴茶场等
▲益电影《最后一公里》开机仪式
中影集团纪委书记袁临敏说
中影集团对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
高度重视
该片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基层
走访田间地头
聆听入村扶贫干部的心声
了解山村群众的期盼
了解宜宾扶贫实情
剧本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拍出精品佳作
通过电影《最后一公里》
把宜人、宜业、宜居的新宜宾宣传好
把珙县脱贫攻坚的先进人物和
先进典型推向全国
珙县人扎起
转发起来
动动手指
让更多人知道...
▍编辑来源:宜宾日报、宜宾新闻网、四川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
▍综合编辑:兜兜家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