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总司令在川南

北京皮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zjdy/210516/8956181.html

朱总司令在川南

陈应培

导读:

1

征战宜宾、自贡,支援四川起义军

2

大战纳溪棉花坡,讨伐袁世凯北洋军

3

驻防南溪、泸州,反对军阀混战,与封建关系彻底决裂

4

转战古蔺,协同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

年,在仪陇高等小学任教的朱德辞聘返乡,他以诗言志:

“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救国风。”这一年,朱德22岁。年,朱德从成都出发,徒步七十多天,经乐山、宜宾到昆明。在昆明,他考取了全国三大讲武堂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走向了数十年的从戎救国之路。

01

征战宜宾、自贡

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结识了同盟会的蔡锷将军。在蔡锷的影响下,他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同盟会。讲武堂毕业后,他到蔡锷部下担任事务长,负责宣传同盟会纲领和孙中山的主张,俨然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民主革命者。

辛亥年()10月,武昌打响了推翻大清王朝的第一枪,蔡锷立即在昆明响应,发动起义。朱德担任左队队官,率队一举攻占云南总督府,为昆明起义的胜利立下了战功。

11月,四川革命形势告急,云南起义军都督府组织援川军,进军四川。朱德随援川军第二梯团由昆明北进,经昭通进入川南,踞叙府(今宜宾)、占自流井(今自贡),为四川起义军助了一臂之力。辛亥革命成功,援川军返回云南,朱德晋升为少校、营长。

02

大战纳溪棉花坡

年,朱德奉命率第三支队到蒙自、个旧一带戍边剿匪。在两年的戍边剿匪斗争中,朱德创造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战功卓著。

年12月,北洋军阀袁世凯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2月25日,蔡锷在昆明通电全国,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蔡锷亲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进而北伐。蔡锷的讨袁护国军进至川南的消息传到北平,袁世凯极为震惊,任命曹锟为征滇军总司令,张敬尧为前敌总指挥,统帅北洋八万军大举向川南进攻。

年2月9日,北洋军长驱直入,在泸州渡过长江,护国军淬不及防,一再败退,蓝田坝、月亮岩相继失守。北洋军乘势向纳溪推进。护国军在纳溪城东的棉花坡一带顽强阻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这时,进至四川永宁(今叙永)的蔡锷想起了战将朱德。

朱德率部于1月22日以每日八九十里的速度向川南火速疾进,于2月15日到达永宁。蔡锷向朱德下令:纳溪告急,务必星夜前进,赶到棉花坡接步二团事务。朱德接令,立即率队疾驰,于16日晚11时达到棉花坡。

步二团即是朱德原在蒙自剿匪时自己指挥过的那个第三支队。朱德在阵地上向士兵们宣布了铁的战场纪律:“要消灭北洋军,打倒袁世凯,就得不怕死,勇敢冲锋。在战斗中,士兵退,班长杀;班长退,排长杀;排长退,连长杀;连长退,营长杀;营长退,团长杀;我朱德退,全军杀!”

在棉花坡,北洋军张继尧部攻势凶悍。朱德率步二团与敌进行了十多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张敌被击退二三里,护国军阵地岿然不动。28日凌晨,护国军发动对北洋军阵地的全面进攻。朱德亲率一个八十人的敢死队,进入北洋军阵地前的一片开阔地带潜伏下来。黎明时分,随着护国军总攻信号发出,朱德带领敢死队率先跃起,插入敌阵,同敌人展开白刃搏斗。一竿绣有“朱”字的队旗打头冲锋,队员们杀声震天,接连夺下北洋军几处阵地。

数倍于护国军的北洋军不甘心失败,重新结集兵力疯狂反扑。在棉花坡阵地上,朱德率部与北洋军反复争夺。他让士兵们在战壕前摆上一排排石头,每个石头上都扣上护国军的大檐帽。北洋军果然中计,对着大盖帽猛烈炮轰、扫射,白白消耗了大量弹药。十多天的拉锯战,朱德率步二团坚决顶住了张敬尧第七旅的轮番进攻,将第七旅打得落花流水。

3月17日,蔡锷决定对北洋军发动第二次进攻,朱德、金汉鼎部为反攻主力,朱德任前敌总指挥。18日佛晓,朱德率炮队、机枪队向北洋军左侧白花坎进攻,他的衣服被弹片划破,坐骑被打死,仍毫不畏惧。经过五天激战,朱德部连续突破北洋军几道坚固防线,终于抵近距泸州城十几里的南寿山。

3月22日,袁世凯见全国讨袁声浪四起,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病死。6月7日,黎元洪宣布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护国战争胜利结束,朱德部改编为云南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五团,进驻泸州城。

03

驻防南溪、泸州

朱德在年

年,同盟会名将蔡锷病故,清将张勋复辟,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云贵川军阀混战,段祺瑞借机令亲信吴光新率军入川,企图置四川于北洋军控制之下。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宣布组织靖国军,图谋割据西南地区,充当西南王。朱德对川滇军阀混战深感困惑,遂向唐继尧提出“撤回部队,还政于民,川滇和解”的主张,但被唐置之不理。

年,朱德被唐继尧任命为靖国军第十二旅旅长,率部驻防南溪。期间,朱德娶南溪师范校毕业生陈玉珍为妻,认识了陈玉珍的舅父孙炳文。孙炳文只比朱德大一岁,辛亥革命前夕加入京津同盟会,曾是《民国日报》的主笔。朱德在孙炳文的影响下,对新思潮萌生浓厚兴趣,诚邀孙炳文担任旅部咨谋。

年3月,朱德率部移防泸州,任云南靖国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他厌恶军阀争斗和封建官场生活,到泸州城便戒掉毒瘾,脱下军装,穿起长袍马褂,与孙炳文一起读书吟诗。他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被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传播的马列思想所吸引,这使他在迷茫之中看到了光明。他通读了《史记》《三国志》写下了一百多条眉批,其中,“成大事起兵以义”、“敢战者成功,不敢战者不成功”,突显了他的博大胸怀。

年,“云南小皇帝”唐继尧以四川督军熊克武阻扰北伐为名,再次在四川燃起战火。朱德接连多次通电各军阀和唐继尧,要求息兵停火,出兵北伐,又被唐继尧置若罔闻。结果,川军在熊克武的主持下,联合起来对付滇军。滇军处于孤立境地,兵饷无援,减员甚多,渐渐溃败。10月8日,泸州失陷,朱德率部退回云南。

年底,入川滇军一万多人倒戈反唐,唐继尧被迫离开昆明逃亡香港,朱德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云南省警察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次年3月,云南政局再起波澜,唐继尧纠集在桂滇军反攻得胜,重回昆明。朱德遭到唐继尧通缉,被迫逃亡。他渡过金沙江,经雅安、乐山,回到南溪的家。借助唐继尧的毒手,朱德将封建关系、军阀关系彻底斩断,在家只住了几天,便启程前往北京找孙炳文。孙炳文跟李大钊、陈独秀都认识,他告诉朱德,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上海成立,只有这个党,才能给中国指明出路,带来希望。于是朱德与孙炳文去上海,先会孙中山。孙中山建议朱德重返滇军,打回云南,讨伐唐继尧和陈炯明。

朱德厌恶军阀争斗,对孙中山的建国路感到失望,于是表示要出国学习,婉言谢绝了孙中山的请求。朱德又去会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陈独秀认为,朱德这样从旧军队出身的高级军官,要加入中共得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陈独秀的冷漠态度使朱德陷入痛苦和绝望,他决心到国外去研究共产主义,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

年10月22日,朱德同孙炳文到了法国巴黎,得知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留学生建立了中共旅欧支部,但负责人周恩来已去柏林。朱德和孙炳文又到柏林找周恩来。11月,经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的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朱德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

04

转战古蔺

年朱德在陕北

当年活跃在川南的滇军旅长朱德,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洗礼,与旧思想旧军队彻底决了裂,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年1月,朱总司令率中央红军重返川南。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是在川南的宜宾、泸州一线渡过长江,去川北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再到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对宜泸一线十分熟悉,红军在此过江,他很高兴重回故地作战。

1月28日佛晓,红军沿赤水河以东北上。途径贵州土城,毛泽东周恩来决定利用有利地形,由红三、五两个军团,在青杠坡伏击尾随的川军四个团。未曾料到,尾随的川军是九个团,武器也比红军精良,红三、五军团打得异常艰苦,敌阵久攻不下,红十团政委杨勇负伤。这时,朱德又像在纳溪棉花坡带头冲锋陷阵那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亲临前线指挥。到了前线,朱德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战场态势,到红四师师部作了进一步动员部署,然后向毛周提出,“这仗不好打,我的意见是撤。”中午时分来了最新情报:川军还有后续援军向土城开来。毛泽东当机立断,同意朱德的建议,红军立即撤出战斗,迅速西渡赤水,转战四川古蔺。

1月29日3时,朱德电告各军团:“我野战军拟于佛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右纵队归林指挥,由猿猴渡河,取道黄泥埂转向古蔺以南前进;中央纵队由土城下游浮桥过河,取道角子头、三角塘、陶场坝前进;左纵队归彭、杨指挥,在土城上游浮桥过河,取道陶场坝向太平渡前进。”由此,红军正式拉开了中外战争史上神奇的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

2月3日(除夕),敌薛岳兵团进至仁怀,川军陈、潘两师进至赤水,潘文华九个旅部署在古宋、兴文、长宁一带。红军右纵队穿过古蔺黄荆老林后,红二师袭战永宁(今叙永)未能奏效,红一师在三岔河被截断。根据敌我态势,红军在宜宾、泸州一线过江难度加大,毛、周决定红军转向敌人空虚的云南扎西(今威信)待机。除夕晚22时,朱德在鸡鸣三省的石箱子作出紧急行动部署,向各军团连发两电:我野战军为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行动,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行动目标。

红军到扎西获得了几天的休整机会。期间,川敌十二个旅在兴文、珙县、长宁、高县、筠连等地布防,滇军三个旅向扎西方向设防。红军在川滇黔边界难以立足,在宜宾、泸州一线北渡长江已不可能,毛泽东提出了“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战略方针。朱德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为适应战斗的需要,2月10日,朱德与周恩来、王家祥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红军缩编的命令。2月14日,朱德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离开扎西向雪山关进军的指示、关于经摩尼、白沙向古蔺以东方向进军的行动部署。

至2月18日,中央红军经过摩尼、白沙、铁厂、丫叉(今观文)一线,到达龙山、石夹口(今石屏)、高篱、大村一带。朱德连发两电,令各军团务于19日到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顺江渡完成渡河准备,20日夜至21日渡过赤水河。

红军二渡赤水后,将国民党重兵抛在长江两岸,使蒋介石企图在滇东北地区“一举荡平”红军的计划成为泡影。红军一鼓作气,立即展开遵义战役,首克桐梓、再越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由西向东、从北到南,横扫一千一百里,共击溃和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缴枪两千,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遵义战役后,红军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诱使更多的敌人前来围攻,以利红军摆脱强敌的尾追。蒋介石气急败坏,飞抵重庆调兵遣将,企图南北夹击,令其部队火速向遵义靠近,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域。3月4日,中革军委为加强和统一作战,决定特设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

3月16日,毛泽东、朱德突然率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蒋介石在遵义扑空,见红军又入川南,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红军渡河后,主力潜伏在两河口、丹桂、石宝一带隐蔽,红五团伪装成红军主力,经杨柳井、海螺坝,于19日进至龙山,佯攻古蔺。

3月20日,朱德根据毛泽东的决心,部署红军四渡赤水的军事行动,于15时在大村电令林彪、聂荣臻:我军决东转二郎滩、淋滩之线渡赤水河,接电后立刻派出两个先头团急袭太平渡、淋滩两点,向二郎滩、土城严密警戒。“留一个团在镇龙山,今日向古蔺游击惑敌,明日再跟一军团主力进路,限18时全部到达淋滩渡河。”

21日,毛泽东与朱德指挥红军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而东向。九军团经核桃坝渡二郎滩;军委纵队经鱼洞沟渡九溪口;三军团经鱼岔、石夹口、走马坝渡太平渡;一军团经石夹口、走马坝渡淋滩;五军团21日晚经鱼洞沟至太平,22日渡太平渡。

红军四渡赤水后,从黔北长驱直入,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的蒋介石吓得坐卧不安,急调滇军入黔救驾。红军乘虚进军云南,直逼昆明,实趋滇北,在皎平渡渡过金沙江,甩开了蒋介石五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参考资料:

《朱德全传》

《毛泽东和朱德交往实录》

《红色古蔺》

作者

陈应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