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成都市第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20个创建单位。年末,四川曾发布《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规划建设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医院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四川未来的县域医疗发展又会迎来怎样的格局?
“成都市第一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创建单位
据成都市卫健委印发的《成都市第一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名单》通知显示,“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在全市范围内打造5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要求各区(市)高度重视。本次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名单中,共有20家单位入选,涉及16个区(县):
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明确次中心是依托现有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中心属于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本质属性仍为乡镇卫生院,不加挂牌子。
次中心的建设规模:
次中心床位规模应当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辐射半径、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次中心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宜设置1.0~1.5张床位。
次中心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99床及以下、~床、~床等三种类型。除我省"三州"及民族(待遇)县(市、区)外,其余地区的次中心床位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床。
次中心的编制床位数与日门(急)诊量比值宜为1:3。
次中心原则上服务辐射人口10万人及以上,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周边乡镇。次中心服务人口,按本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再加上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辐射乡镇人口的三分之一计算。
在人员配置上,要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且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公共卫生医师不少于2名,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以上。
作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需要积极推进硬件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创建临床特色科室,医院信息化建设,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更好的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同时提供急危重症、疑难重症接诊、转诊服务,有条件的提供二三级常规手术操作项目。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创建周期为2~3年,届时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验收。
挑战与机遇:
四川将建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长期以来,我国沿袭“一乡(镇)一院”原则设置乡镇卫生院,并以不超过99张床位为限规定卫生院规模,致使乡镇卫生院单体规模普遍偏小,服务平台低,这也是造成卫生院服务能力弱的根本原因。
年前,四川乡镇卫生院数量全国第一,相当于排第二和第三位两省份之和,数量多、分布密的特征导致有限卫生资源被稀释,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弱,治理效能降低,群众不满意,看病就医趋高趋上。
在农村布局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既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有利于做大卫生院单体规模增强资源聚集效应,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年末,四川省印发《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筹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县域就诊率,加快乡村卫生资源整合聚集和服务模式创新,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规划建设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医院水平。
同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建设也被列入了四川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中,年已投入资金1.26亿元,用于支持首批42个次中心建设。
成都虽已完成创建,但《成都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验收标准》尚未印发,这意味着成都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仍处于摸索阶段,对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而在成都以外,宜宾、广元、乐山、广汉等地都在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进行积极推进。
早在年,宜宾市就发布了《宜宾市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服务能力试点方案》,将珙县和筠连县作为试点县开展试点工作,年12月12日珙县的洛表中心卫生院就通过市卫健委的验收,并被评为全市首批“次中心建设标杆与典范”。
宜宾江安县年12月挂牌成立县医院和县医院,并将县妇幼保健院、医院、19个镇卫生院及辖区内个村卫生站(室)整合到2医院,“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集中、合理配置,三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正加快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
按照江安县这种模式规划,未来的县域范围内,将逐步形成以几家县级医疗机构(二甲以上,多数以三级为主)+几家次中心卫生院(二乙以上,将来以二甲为主)+多家小卫生院(或变为卫生院分院)+规模化的村卫生室为主体(或被取消成为卫生院诊疗点),医院和个体诊所为补充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从而进入整合时代。各自向着自己的目标发展,一旦遇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整合体系”内完成。
规模较大的中心卫医院,而规模较小的卫生院将会面临壮大自己或合并等多种选择,以及更大挑战。
素材来源:成都市卫健委、健康县域传播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