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报道网宜宾讯(王先元陈萍)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点发力”,助推培训工作取得新质效。
“订单式培训”,靶向输送。结合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企业招用工需求和市场热门专业需求,采取“订单式培训+靶向式输出”工作法,积极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员、中式烹调师等专业培训,从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技能实践等多方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技工,并组织学员参加鉴定,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截至目前,开展中式烹调师培训4期人,育婴员培训2期人,家政和养老护理员培训3期人。
“依托式培训”,借台发力。主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村(社区)的蚕桑、茶业、烤烟、畜牧和林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创业孵化园”、“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畜牧、林业、残联、工会、团委、妇联、食药监局等部门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栽桑养蚕、畜禽养殖、农作物植保、经果林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即满足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又满足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截至目前,共计开展21期农村劳动力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学员1名。
“流动式培训”,提质增效。在全县所有乡镇、村(社区)轮流组织开展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都能参加培训,掌握一门生产生活技能,有效促进就业。并采取“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理论+实践”等方法“送培训下乡”,把技能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种养殖现场”。
“特色品牌培训”,增强专业。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紧扣农民工需求把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工、农村电商、网络创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及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保姆等家政服务纳入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为全县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共计开展电工2期人,家政服务5期人,茶叶加工2期人,农村电商培训2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