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预警地震,以水堵水能防洪防灾科

年5月12日,一场8.0级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8万人失踪......举国同悲。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国家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震后,各行各业均出手

为了响应国家,各行各业行动迅速,为对抗灾害研发了许多新科技!

尤其是在经历地震后,人们意识到预警灾害的重要性,最早感知到这一点的是小米,年小米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成为全球首个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及消费AIoT平台。

当有地震发生时,小米服务器会接收到预警中心提供的预警信息,并快速计算出预估烈度和预警时间,在地震来临之前的前几秒到几十秒,系统以弹窗的方式向小米手机发送警报提醒,为用户争取自救时间。

至于预警效果?年12月,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曾发生过4.6级地震,当时远在成都市的一位网友就提前14秒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除了小米手机外,小米电视、小爱音箱等都已经加入到地震预警的行列中。小米官方表示,目前地震预警功能支持25个省份的大部分地区。

自小米实现接入地震预警一年多后,OPPO、vivo、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以及TCL等科技企业也积极推动手机、电视终端全面接入地震预警功能。

除了小米等手机厂商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地震灾害的响应方面贡献不凡。

早在汶川地震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为灾区提供了万余次定位服务,74万余次短信服务,当时地面中转基站以及震区光缆通信网络遭受破坏,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准确判断了受灾位置,保证了黄金抢救时间。

后来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北斗导航系统再次出马,在震后48小时共实现了定位2.4万次,通信3万余次。救灾部队利用北斗接收机,精确寻找更便捷的救援道路。

要说地震发生后,最早恢复的应该是通信,完善的全国地震台网支持震后通讯,一些各地区县一级的运营商也都有移动应急基站。此外,4G、5G普及,网络信号速度变快,给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方便。

年7月4日10时17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6级地震,经核实,地震未对当地通信网络造成影响。

不止地震,其他自然灾害也有招

中国地大物博,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止地震,洪涝、火灾、台风、山体滑坡、冰冻雨雪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好在,国家在面对这些灾害时,也有更好的办法了。

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的自然灾害,以前人们都是用沙袋抗洪,现在越来越多高科技抗洪“神器”被广泛运用到防汛一线。

年,哈尔滨在预防洪峰时就有用到一种防洪钢闸板,十几米长的钢闸板防洪墙能有效抵御洪水。

去年7月武汉暴雨,武昌江滩入口,一长排铝合金拼装式防洪墙矗立在江边,成为城内居民的坚实后盾。

此外,“移动折叠式堵水墙”也有被尝试应用于防洪工作。它的原理是“以水堵水”,一旦河堤决口就用水泵往“口袋”里注水,约10分钟就能形成6米长60厘米高的堵水墙。

除了洪灾,火灾也是最普遍威胁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

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成为我国森林防火预防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对烟、火准确而有效识别后进行报警,对比人力巡航来说时间更短,定位更精度。

至于一些城市火灾,现在一些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都会配备完善的室内灭火系统,如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此外,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在灭火时用到了灭火机器人,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此外,面对台风、山体滑坡、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也有预防之策,例如能扫描台风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能感应障碍物并报警的“障碍自动监测报警系统”;感应危石的“危石微小位移监测系统”,而碰上大雪道路冰住时,除了撒盐,还有各种铲雪机......

个人遇到灾害时可以这样做

灾难面前获得别人的快速救援固然重要,但相比于被动等待外界救援,如何有效自救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手机的一些小功能。

首先是人人都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