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屏山县年彝族新年民俗文化展演系列活动持续进行,当天的重头戏是彝族文化民俗巡游。来自屏山县各乡镇的代表们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穿梭在城市中心街道,共享快乐。
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民俗系列活动异彩纷呈:彝族传统选美比赛、彝族赶年集、彝族新年趣味活动、电音狂欢活动等轮番上演,欢庆屏山县脱贫后的首个彝族新年。
时间回溯到2月18日,省政府发布《关于批准叙永县等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批准叙永县等31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市唯一的“国贫县”屏山县也位列其中。加上年成功脱贫摘帽的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四个省级贫困县,至此,宜宾市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屏山县地处四川南缘、宜宾西部,属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屏山县精准识别7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14.2%。经过六年集中攻坚,动态调整后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六年的集中攻坚历程里,昔日的“国贫县”脱贫亮点频频:、年屏山县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年位列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第一名。
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和施策人才是关键。屏山县抽调31名县级领导牵头成立15个联合党委,坚持三分之二工作时间在乡镇,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同时,抽调大批第一书记、农技员、部门干部下沉一线联合开展脱贫工作。—年县财政还自筹资金万元招聘名专职脱贫攻坚助理员充实到村,集中各方力量集中攻坚。
同时,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年以来共统筹易地扶贫搬迁、财政整合涉农项目、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专项扶贫等4类资金22.7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住房建设、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学校、医院、文化室等脱贫摘帽重点领域和涉及脱贫指标达标的主要项目。
基础保障上去了还不够,屏山县通过发展产业“造血”、扶持就业“生血”、兜底保障“输血”,让贫困群众吃穿不愁、持续增收。通过集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屏山县现已形成了以茵红李、龙眼、椪柑为主的20万亩金沙江特色产业带,以茶叶、林竹为主的10万亩岷江特色产业带,群众就业渠道拓展,收入有效增长。
借力东西协作,屏山与浙江海盐县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建成西南最大的现代纺织产业城,增强发展后劲。目前已落户纺织企业32家,其中投产17家、在建15家,签约总投资.2亿元,预期产值.7亿元,园区企业用工超过人。
为确保脱贫不返贫,屏山县还探索建立防返贫的“红橙黄绿”四色预警机制,按照返贫风险高低,将贫困户划分为稳固脱贫户、脱贫监测户、高危风险户、已返贫户四类,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帮扶措施,确保最终真脱贫,真发展。
六年攻坚不易,屏山县创新探索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并被推荐到全国、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五联”模式破解贫困村发展难。针对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弱、造血功能差等问题,采取“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的办法,探索施行支部联建、路子联谋、产业联动、设施联抓、村事联治的“五联”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发展新路子。该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
“歇帮”机制破解贫困户“因懒致贫”。针对贫困户甘于贫困落后、不思自力更生等问题,采取公示名单、暂停帮扶的惩戒措施,切实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该做法入选四川省委组织部《“绣花”功夫四川省脱贫攻坚案例选编》,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性签批。
医疗卫生“精准化”,破解贫困户看病难。围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问题,对贫困患病群众实行“精准识别、精准施治、精准救助”,全面开展卫生扶贫促进行动。该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五全促“五为”,强驻村保障。聚焦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全链条培育、全过程严管、全方位保障、全天候关爱、全要素支持,有效推动第一书记人人皆善为、真为、愿为、乐为、有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如今,宜宾市实现了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的脱贫攻坚既定目标,宜宾各族人民昂首迈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