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旧巷说上珙
上珙是位于温峤镇西北角的一个半山村,东邻赵桥,南接桐山、陈家宅,西面、西北面分别与岙口、西焦湾隔山相望。如果说,上珙这个地方有什么值得令人记忆的,大概就是南宋时期名人徐似道了。清嘉庆《太平县志》说“昔徐秘书家于此。……明洪、宣间,秘书尚有九世孙女适镜川叶氏,……其地至今称大园徐,然乌衣旧巷为寻常百姓家矣”。徐秘书就是指徐似道。在作者的眼里,当时的上珙就如秦淮河畔的乌衣旧巷,不复有当年的辉煌,徒留人怅惘不已的怀想了。
说实话,上珙这个村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特别的。原因是村名中这个“珙”字,出现得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查阅百度,以“珙”做地名的,全国似乎只有四川珙县。做人名的,相对知名度高些的,就是《西厢记》男主人公张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西洛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此“珙”字什么意思,起这样的名字原因何在?许多人搞不清它的读音,往往说成“上供”(方言音),有些人则半洋半土,说成“上拱”(上字发方言音,珙字发普通话音)。而村里人则一般说成“上穹”(方言音)。
其实,“珙”字的意思不难理解,只要百度一下,就知道这是一种玉的名字,古代汉语有“珙璧、珪珙”等词。在发音上,《唐韵》作拘竦切,《集韵》《韵会》作古勇切,并音拱。字义解释,《说文》作玉名也。《玉篇》作大璧也。书写上,《集韵》或作?。通作拱。《老子·道德经》上说: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可见珙也可写作“拱”。
那么,上珙村以珙为名,是不是说此地历史上曾出现过什么大璧,或者山中有玉石一类的特产呢?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据嘉庆《太平县志》记载:
坰山,在塔坑、瑞峰之南,两山夹溪,三面回抱若界围然,因氏山曰坰。俗呼上珙,因讹尔。可见上珙原本应该称“上坰”,“坰”是形似界围的山的名称,后来由于发音错误,逐渐变成“珙”,此山也相应地称为“珙山”。“珙”与“坰”在方言里的发音是有细微的区别的。不过,对于县志编者的这个看法,本人不敢苟同。在笔者看来,这主要不是发音的讹误,而是后人在使用地名时化繁为简的结果。因为“坰”字无论字形还是字义都比较生僻,不太适宜日常使用。于是人们就选用一个发音跟“坰”字较为接近的“珙”字来代替它。同时,珙又有玉璧之义,更能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于是,上坰便写作上珙。这个地名用字的改变,推测应该在元明之间。
上面主要说了上珙这个村名中与“珙”字有关的一些情况,那么问题来了,上珙是不是指上面的珙山,与之相对的,是否还有下珙的地名呢?
显然,这是对上珙这个村名的来历及“上”字字义的错误理解。地名命名方法多种多样,来历也多有不同。上珙二字实际上是由两个地名组合而成的。“上”就是上园,“珙”就是前面说的珙山。上园是珙山脚下的一座园林名称,此园可能就是前文所说的天台(实际是黄岩,今太平)名士徐似道所筑的亭园。据新河港南《分修徐氏支谱》记载:徐似道曾由黄邑赤山沙溪徙居太平上坰,所居有环碧亭,亭上有曾几及陆游留题诗。致仕后命长子徐照仍暂居上坰保守亭园,自己挈家眷转徙黄岩芬川之西,号曰西徐,为发族起行元祖。关于徐似道的所筑的亭园,除了嘉庆《太平县志》的记载,上珙民间至今仍有点滴传闻可考。
上坰改称上珙,坰山也写作珙山。但上珙还有一种很少见的写法“上局”,这个在村后山上的个别坟墓坟面上还能见到,不过这个写法出处很难厘清。我想归根究底可能还是出于化繁为简的目的。因为对于近现代人来说,“坰”字固然是一个早已废弃的古老汉字,而“珙”字也差不多濒临无人使用的境地,所以找一个同音但字形字义更为简单的汉字来替代此地名用字就显得很有必要。于是在某一些不太正式的场合或文字语境中,“上局”就在某些人的笔下被大胆地使用了。
地名的演变也往往伴随着地理范围的演变。在明以前,上珙这个地名所指的区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上珙村仇家、葛家、项家、王家这一带。而现如今,作为一个行政村,上珙所辖范围远比原来的大得多。从村庄北面的隔离、石门弄自然村到村中部的仇家、葛家、项家、王家、杨家,再到南面的田洋、洋呈自然村,单耕地面积就有亩。所以古时的上珙跟现在的上珙,从其地理范围及所辖的人口情况都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上珙不就是原来的上珙。
上珙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据郑祖元《温岭姓氏录》记载,北宋年间,上珙村就有徐姓人士居住。这样算起来村庄的历史就有将近一千年了。千年古村在温岭也是为数不多的。南宋时期,徐似道诗名远播,成为开创温岭文化先河的一代人物,更使这个小山村被载入了历代的地方志书之中。上珙村北以楼旗、焦山为峙,西依九浪、瑞峰,东南两面环列凤山、西源山、桐山诸山峰,景致十分优美。为此,徐似道曾写下“坰山八景诗”,至今仍留下《北闸停舟》《马桥秋月》《硐岭樵歌》《扈岙牧笛》等四首完整的作品。上珙村南北旧有马桥、北闸胜迹,可惜如今都因道路建设被毁,古村古味渐消,现代生活的节奏正在逐步改变着这个宁静的小山村。
来源:温岭民政
作者:项琳冰
原标题:《乌衣旧巷说上珙》
编辑:水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
宁波市着力推进道路名称统一工作
省民政厅、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一行调研地名文化建设
“浙里清风话地名”系列(三):孟尝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