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莉萍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以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彪炳史册。长征途中,红军在川滇黔边区留下的一支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开展游击斗争,牵制打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担任川南游击支队支队长、川滇黔游击纵队参谋长、司令员、特委书记的刘复初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刘复初出生于兴文县古宋县泸卫城(今兴文中城镇)的贫民家庭。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的刘复初,受共产党员秦青川和任晋侯的影响,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
年春,刘复初参加赤色群众组织“红军之友社”活动,同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与“红军之友社”社友郭平安、杨泽久等人创建宋兴游击队,在古宋、兴文、江安、长宁等地开展游击活动。年冬,江长游击队与宋兴游击队合并成立“南六游击队”,刘复初兼任政委。
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刘复初找到红军部队首长要求参加长征,被安排留在地方配合红军行动。同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南六游击队被编入纵队,为第三大队——红军川南游击支队,刘复初任政委。
年2月,在兴文县洛柏林召开的中共川南特委扩大会议上,选举了刘复初为特委书记兼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委。6月,川南游击纵队与黔西的游击纵队会合改编为红军川滇黔抗日先遣队后,刘复初任政委。7月,刘复初任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兼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率领游击纵队在珙县、兴文一带活动,并在珙县大庙取得伏击胜利。
年冬,纵队转战到云南威信,刘复初因伤病寄养在安尾坝农户江正昌家,于12月6日被搜山敌军抓捕,押到泸州监禁。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刘复初坚贞不屈。年11月,刘复初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次年1月赴延安,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干部队学习,毕业后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陕北公学民族部任政治教员,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视察团任副团长,直至抗战胜利。
年春,党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刘复初从延安步行千余里到达哈尔滨,分配到内蒙古满洲里市担任中共 任市委书记兼市长。在此期间,他积极支援全国解放和 。年任呼纳盟市党委常委兼秘书长。年任内蒙古东部区党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年春创办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任党委常委兼副院长。年创办内蒙古林学院,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年,刘复初在内蒙古第四次党代会上被选为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于年离休。离休后的刘复初被选为内蒙古干休所党支部书记。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疾病缠身,带领老同志到基层调研,向各级党政提建议,并重返当年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寻找幸存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和当地老人,座谈回忆纵队战斗的重大史实,为编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作出贡献。
今年5月,兴文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兴文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拍摄的红色主题纪录片《不朽的红色记忆》,在当年大庙之战发生地兴文县九丝城镇进行取景摄制,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反映刘复初率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取得伏击胜利的故事。纪录片完成后将作为兴文县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展播。
(本文史料内容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本文来源: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