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安置点
四川新闻网泸州6月20日讯(记者岳东摄影报道)17日22:55,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泸州作为宜宾的邻居,泸州消防支队、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武警泸州支队以及医院等单位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纷纷派出官兵、医疗救援队、工作人员等连夜赶赴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开展救援行动,体现“宜泸一家”亲的大爱。
武警泸州支队转移安置群众余人次
宜宾长宁地震发生后,武警泸州支队接省武警总队命令,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出动名官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等救援器材,于6月18日0:40赶赴地震灾区。
6月18日清晨5时-7时,武警泸州支队救援官兵,在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双河中学足球场西北方向围墙外围三层楼底楼处,对被困的一家三口展开救援。其中夫妻二人被成功救出,遗憾的是小孩已经死亡。
6月18日白天,根据现场安排,武警泸州支队官兵在双河中学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开展义务巡诊、搬运物资等便民活动,同时进村入户继续搜寻受灾群众,并协助当地群众搭建帐篷、分发物资等。
截至6月18日17:10,武警泸州支队救援官兵已排查户群众,解救被埋群众3人,救治伤员40人次,转移安置群众余人次,开展医疗巡诊30余人次,搬运物资30余吨,疏通公路10公里。
泸州消防队员搬运救灾物资
泸州消防队员救援被困群众
泸州消防支队营救出4名被困人员
18日凌晨1点,泸州消防支队以及叙永中队抵达长宁县双河镇地震现场,在双河镇荷叶村,据群众反应位置发现一人被困后,争夺秒立刻开展救援。凌晨3:24分,消防队员救出了一名74岁被困人员,并移交给现场医务人员。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竞赛。随后,消防队员与死神展开竞赛,不顾疲惫,于清晨5:50,又在双河镇葡萄村8组成功营救出3名被困人员。
随后,泸州消防支队11车,63名消防队员们继续展开搜救、搬运救灾物资、在安置点为群众搭建帐篷,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还进行震后隐患排查及防火宣传。
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步行数十公里转运受伤老人
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步行数十公里转运受伤老人
18日凌晨3点30分,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10名队员,4辆车,2只搜救犬。携带担架、钢筋剪断钳等救援设备,抵达长宁县双河镇。
到达现场后,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携搜救犬到双河镇大水村、葡萄村开展搜索排查,共排查危房余间,标注重大险情4余处,转移危险区域群众4人,紧急转移受困伤员3名,对余名群众进行安全劝导和提示工作。
早上9点过,在长宁县双河镇政府旁边的危楼里,90岁的老太爷本身瘫痪,因地震受外伤。家属将老太爷背到一楼。但是,余震后一楼也垮塌,无法搬动老太爷。家属求助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救援队队员现场检查伤情。救援队队员用自带的担架,将老人转送到镇卫生院。
17点20分,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接到宜宾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转过来求助信息:双河镇杨柳村7组有一户房屋严重受损,两位老人被困,一位87岁,一位80岁。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迅速赶赴杨柳村7组,步行数十公里开展救援。
远途有落石,行车非常危险。救援队因为找不到路,请了当地村民帮忙带路,于18点30分来到把两位老人家中,老人房屋是木质结构,在地震中损毁严重,两位老人又惊又吓,不能走路,救援队用担架将两位医院。
震中双河镇
医院救助50多名受伤群众
灾情发生后,医院急诊医学部、脊柱外科、心血管科、乳腺外科等科室的12名队员,组成应急救援队在40分钟内集结完毕,带上三天的生存保障物资,连夜赶往宜宾珙县。
队员们到达珙县后,前往安置点设置医疗救援点救治伤员,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在玛斯兰德安置点,队员们迅速就位,开始处理伤员,并着手搭建临时医疗帐篷,用救护车将行动不便的老人从家里接出来,将自己的帐篷分给群众休息。
随后,队医院、医院评估伤员情况,对近百名伤员进行了伤情评估,并协助将伤重病人进行转运。截至6月18日18:30,已为57名受伤群众提供了医疗援助,成功转运3名伤势较重的患者。
除了官兵、消防队员及医务人员外,泸州市矿山救护队、叙永县矿山救护队前往灾区积极展开救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给安置点带来光明。
泸州爱心企业、志愿者为灾区送温暖
泸州爱心企业与志愿者为灾区送温暖
不仅如此,泸州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泸州益善联公益发展中心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募集资金余元,以最快速度订购箱牛奶、件面包、14箱泸州肥儿粉,于6月19日赶赴长宁县双河镇中心幼儿园爱心物资接收点,由双河镇政府主管部门对物资进行清点接收。志愿者们不顾疲劳,还慰问灾区受伤群众。益善联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付宇兵告诉记者,“泸州宜宾自古相邻携为伴,共饮一江水,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担当。”
武警泸州支队官兵累了,歇一歇(黄斌摄影)
武警泸州支队为灾区群众送食物(黄斌摄影)
武警泸州支队灾区救援(黄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