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亮了,心里更踏实了。6月18日20时15分,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位于双河中学操场的安置点上,居民文立言大声喊了一句,“来电了!”
6月17日22时55分,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之一双河镇,一阵剧烈的晃动后,人们在惊慌失措中涌上街头。黑暗中,余震接连不断,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来,镇上的干部来了、消防队伍来了、医生来了……随着救援、安置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个小镇又逐渐平静下来。□曹洋张永龙本报记者王怀黄大海周海波邵明亮
彻夜救援
余震中救出33人
记者赶到长宁县双河镇东街25号时,已是6月18日凌晨。此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镇的街道漆黑一片。借着手机微弱的光,记者模模糊糊看到街道上散落的瓦砾、砖头和玻璃碎片。
东街是一条老街,街道两旁多是木质结构建筑。未到东街前就有人告诉记者,东街是本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一条街。
居民杜采同和他的妻子被困在东街一幢二层住宅里。负责救援的消防队长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他们俩被水泥预制板砸中,救援时妻子神志清醒,而杜采同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
“轰隆”一声,余震又一次发生,街上的人不由自主地向后退,而房间中因救援而发出的响声只停顿了片刻又响起。外面两名医护人员提起工具就冲了进去。但通往二层的楼梯已被碎木板堵住,她们走到楼梯口后又返回了。
凌晨4时17分,被困的女主人终于被救出,消防、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将担架抬上救护车,医院。
全力搜救群众、抢救伤员,震后第一时间,省市两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森林消防队伍人、消防救援队伍人、武警部队人、矿山救护队人、应急民兵人、电力抢险人,共计人陆续到达灾区。截至18日12时,共搜救被困群众33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余人。
彻底排查
挨家挨户不落一人
站在瓦砾堆里,看到救出的杜采同已没有生命体征,方亮不停地摇头叹息。方亮是双河镇党委组织委员,负责指挥一个搜救小组。
6月17日晚,方亮在值班。“当时在办公楼附近跑步。”方亮回忆,跑步时,他感到一阵头晕,就意识到可能是地震了。
震后,双河镇立刻行动起来: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成立了协调、后勤保障等七个工作组,每个组负责几个村和几条街道。“工作组要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每半个小时要汇报一次,不落下任何一条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的线索。”方亮说。
6月18日中午,记者再次见到方亮时,他正和同事整理一份受灾群众统计表。讨论后,方亮抓紧吃了碗方便面,动身又去了村民家。
地震后,宜宾市、长宁县派出大量干部,奔赴一线实地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帮助群众转移安置。此外,宜宾还已组织了8个建筑安全专业工作小组,40余名地质、结构、房屋建筑专家分赴长宁县、珙县、高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排查房屋受损情况和隐患,采取措施防控次生灾害。
全力救治
从老到小都能得到妥善医护
6月18日18时33分,一架专业医疗构型救援直升机医院附近。在地震中受伤的一名双河镇村民被迅速转移下飞机。这位村民伤情严重,医院接受治疗。
数百公里外,医院,95岁老人周国朝已经睡着了。“很好,治疗得及时妥当,爸爸在这里都挺好的。”周国朝的儿子周仕洪说。
周仕洪平时和孙女住一起。地震发生时,他和孙女正在看电视,还没反应过来,家里的空调和电视机就全部倒在了地上,房间门也被堵死了。周仕洪和孙女翻出窗户,跑到门前的空地上。把孙女交给邻居,周仕洪随即跑向父亲家里。“我背起他就赶紧往外跑。”谁料,半夜他父亲上厕所时摔倒在地,被玻璃划伤了脸。
医院11楼一间病房里,12岁的女孩文衔正专注地看着电视。一旁,19岁的姐姐文芳不时在两个病房间来回奔波,照顾父母亲和妹妹。文衔一家住在双河镇农贸市场街区,地震发生时,一家五口都已入睡。父亲和母亲被砖头砸中了头,文衔则不慎被地上的碎玻璃划伤。“现在弟弟被送到亲戚家照顾。”文芳说,妹妹情绪一直比较稳定,非常配合治疗。
据了解,在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宜宾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共收治住院伤员人,开展手术37例。
生活保障
安置点设施完善
“来半斤猪肉,压压惊。”看到摆开摊位的张国树,顾客们这样调侃。
往常下午四五点,张国树的猪肉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但6月18日,因为受地震影响,他的生意很明显比往常要差。“停电停气了,镇上的居民没法做饭。往常一天大概能卖近元,今天没有这么多。”
经过最初的惊慌失措,居民的生活逐渐恢复。
停电一整晚后,双河镇居民曾艳走上街头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应急供电设备,为手机充满电,“向家人、朋友报个平安。还有就是了解更多的信息,才不会恐慌。”
更多人住进了政府设置的避难广场,那里已经有了更完善的生活保障措施。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宜宾市县两级就近紧急调运了3批次救灾物资帐篷顶、棉被床、折叠床张抵达地震震中,后又陆续向长宁地震灾区调拨了帐篷顶、床张、棉被床、水和方便面各件、面包件。
傍晚6时左右,文立言一家在安置点免费领取了方便面、饮料、面包。临睡前,他们一家得到了一个消息:明天的早餐将有香喷喷的热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