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明峰 《人民日报》(年08月22日第17版) “村民只要在‘掌上村财’ 据统计,年至年,珙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万元上升至万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翻了一番。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体量大,但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为解决“三资”监管中的难题,年以来,珙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基层“智慧监管”体系,拓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新路径。 珙县先后出台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方案等措施,督促13个乡镇建立“三资办”,构建起“市、县、乡(镇)、村”四级监督监管体系。 “这张报销单写了烟酒,竟然审核通过了,肯定存在问题。”通过“三资”监管系统提示,珙县纪委监委发现从年10月至年5月,珙县巡场镇农服中心主任邱某在审核村级资金申请单过程中,审核把关不严,未及时发现鞍子村、兴太村等违规发放在职补助、购买烟酒等问题。目前,邱某已受到谈话诫勉处理。 珙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余洋介绍,珙县纪委监委还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成立提级监督工作组,开展“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目前已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43件,采取组织措施6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