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长宁震中现在怎么样我们拍了100张照

6月20日是地震后第4日,凌晨2点,四川手机报报道组第二组进入震中长宁县双河镇。

在震中,我们为一尘不染的整洁街道所震惊,为危急时刻舍身护住孙女的婆婆而感动,我们看到了村民洗上热水澡、看着坝坝电影……我们又看到了生活的模样。

20日凌晨3点,在医疗、消防力量守候下,在双河镇中学安置点内,受灾居民在帐篷内熟睡。

不远处的双河镇广场安置点,也是一片宁静。帐篷里,村民还领到了蚊香驱蚊。

早上5点过,干杂店老板马师傅,正在认真清理他店铺中地震摔坏的物资,天一亮,他的小店就要重新开门营业了。

早上6点,双河镇的菜市已经开始摆摊。住在镇外的黄婆婆说,菜都是自家地里昨天摘的,今天专门到镇上来卖。

天刚蒙蒙亮,村民林师傅把老家准备的年猪提前给杀了,骑三轮车车拖到镇上来卖。“老家的房子成危房,要倒了,怕猪被压死,就把它先杀来卖了。”林师傅告诉记者。

早上7点,安置点开始发放早餐。每人可以领取一桶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如果是小朋友,可以多领一盒牛奶。物资发放现场,大家排着队,秩序井然。

早上7点20分,环卫工人已经开始回收生活垃圾和打扫卫生。环卫工人黄大姐告诉记者:“本来受了灾大家心情就不好,我们把卫生打扫干净点,大家看着也舒心。”

像黄大姐这样的,从各个县和乡镇被抽调过来的义务环卫工还有很多,他们早上五点就得出发,一天要打扫12个小时以上,非常辛苦。尽管“回到家蹲厕所都有点困难”,但每个人都十分认真。

长宁县来义务支援的环卫工人晚上八点半还在打扫移动公厕。

尽管震后出现了瓦砾废墟,尽管每天那么多救灾人员来来往往,但在环卫工人的辛勤工作下,街道上几乎没有一片垃圾,甚至能反光!

早上7点50分,四川手机报记者看到,镇上部分商家已经恢复正常营业。因为今天是双河镇的“逢场日”,街上显得特别热闹。来,看视频,去双河镇的街头走一走。

00:16

早上8点,四川手机报记者在震中双河镇葡萄井边看到,因地震干涸的葡萄井已有蓄水,井壁上不断有水泡冒出。

听闻干涸的葡萄井又蓄水了,每天从早到晚陆陆续续都有村民赶来观看。村民张师傅告诉记者,自打他小时候起,葡萄井就非常漂亮壮观,一串串泡泡冒出来就像葡萄一样,擦一根火柴还能点燃。

自17日晚6.0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20日中午1点多,记者在珙县采访时就遭遇了,耳边传来隆隆响声,脚下感到强烈的震动。

家住巡场镇种子公司小区的陈先生匆匆从楼上跑下来,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在宜宾市区呆了三天,这次回家是准备打扫卫生。因为房屋承重墙开裂较多,目前准备去申请危房鉴定。”

少年强则国强!尽管余震不断,在嘈杂简陋的环境中,珙县的孩子们仍不忘学习。你们认真看书的样子真好看!

20日下午,医院,见到了正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余婆婆。

余婆婆今年59岁,家住珙县巡场镇芙蓉苑居民小区二栋,小区背靠一座山。地震发生时,余婆婆和3岁孙女正在卧室睡觉,突然床开始摇晃,她一下惊醒,立马翻身将孙女抱在怀里。就在这一瞬间,一块巨大的石头砸中余婆婆家的墙体,倒塌的墙壁一下就砸在了余婆婆的头上和背上。

“睡衣都被血浸湿了”,余婆婆说,她头部被划出了3厘米伤口缝了6针,背部多处擦伤,四肢也不同程度受伤。而被余婆婆抱在怀里的孙女,只是受到了惊吓。

就在余婆婆住的小区,两栋住宅大楼发生倾斜,顶楼屋檐碰到了一起,上演“相依为命”。

20日晚8时许,四川手机报记者从长宁县返回震中双河镇,震中灾区村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一名小男孩洗到了热水澡。

孩子们依然无忧无虑,在街边用凳子玩游戏。

双河中学安置点正在播放坝坝电影,电影放的是《红海行动》,不少受灾居民正在观看。

晚上8点45分,长宁县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还在加紧抢修供水管。一旁送来的十多个盒饭,到现在还没人打开来吃。

21日早晨7:30,记者在宜宾军分区援建长宁双河镇的帐篷小学外遇到几个六年级学生,孩子们说:“能够上学,很开心。”

今天,长宁县双河中心小学将在帐篷里复课,他们迫不及待早早赶来。

六年级二班的几位同学,正在利用上课前的时间讨论试卷习题,为接下来的升学考试做准备。真·学霸,鉴定完毕~

震后开学第一课是音乐课,师生们一起学唱为“6·17长宁地震”而谱写的歌曲《坚韧似竹》。

帐篷中的白色钢琴,是该校副校长葛刚带着四名老师,从危房中搬出来的。

课堂的最后,孩子们将心愿写在歌单上,折成纸飞机“放飞”他们的心愿。

六年级一班的张丽和李锐的心愿是愿天下再无灾难,愿全国人民平安幸福,感谢所有军人叔叔与消防员叔叔。

图文均来自四川手机报特别报道组(秦菲、刘瑞强、彭小雅、杜良佳、郭枫、周蔚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