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为危险野生景区罩上网红滤镜

近年来,国内不少未开发的风景区被被冠上了“原生态”“纯天然”的名号,“网红野生景区”在某些地区火了,但就在近日,悲剧来得猝不及防。

8月13日,四川彭州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现场游客被卷入洪水;现场有一对父子被困,救援队成功救下父亲,但孩子被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同时遭遇不幸的还有6名游客,最终统计,已有7人死亡、8人轻伤;

现场视频截图

新闻报道仍在继续,千万网友还在唏嘘视频里那对被冲走的父子。但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发布现场的新视频,“昨天发生山洪,今天还有人去,劝都不走……”

网红野生景区引发的事件该谁负责?

为何有人会不顾危险选择非正规景点?

这些悲剧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祸……

01

事发后仍有游客前往龙漕沟?

据了解,此次出事的龙漕沟是非正规景区,但此前却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的推荐,以及旅行团的安排中——

图片源自“花儿街参考”

“”事件中,某旅行社曾组织名游客在龙漕沟下河玩水,如今部分遇险团友对其提出追责诉求。有人爆料,他们的行程安排中是这样介绍的——

当地政府部门树立警示牌中,也介绍到龙漕沟平时“温柔、静谧”,但它承担着泄洪任务,“危险系数相当大”。

当天事发现场的视频中,有各种慌乱和焦灼,也有积极的自救和救人,从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中,现场还有很多“复杂”情况:

在河岸上的人发现洪水后,跑到河边大喊“涨水了,快跑”。

有人快速撤离了,有人觉得水流小,没当回事。还有打麻将的游客甚至说,打完这一桌再走。

三四分钟后,大水冲来,不少人直接被冲飞。

现场不少人开始展开救援,很多人试图救助那对父子,但最终还是被洪水冲走。

遇难者中,有一个准备次日办婚礼的小伙子……

让人意外的是有网友爆料:灾难发生后第二天,仍有游客前往龙漕沟,还与阻拦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当地对此发布了辟谣信息——

截图源自“V彭州”

02

“野生网红打卡地”安全问题频出

一些户外、旅行玩家并不认同“野生景区”的提法,更愿意用没被正式开发或开放的,极具荒野美感的景区来替代这个称呼。这也差不多是很多驴友的一个重要初衷。

但这些“野生景区”,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几位户外、旅行玩家讲述自己的经历。

和年端午节箭扣长城雷击事件擦身而过,当时爬上长城后,听到雷声,催促大家回撤,后来看到新闻,那场大雷击中一对情侣。横穿锡林郭勒大草原时,迷了路。“导航空白,只能看东南西北。”到小兴安岭林场一带,又是特别臭的黑泥,“车子陷进去了,拖拉机都拉不出来,最后找了一辆装载机把车吊出来的。”参加过一次大五台的徒步活动,下雪,天特别冷,当时徒步到北台时有一名队员休克了。现场急救,幸运地脱离了危险。

北京地区就有老牌网红打卡地:箭扣长城、居庸关长城附近花海列车。

年,在当地栈道上拍摄的花海列车。摄影李丽平

美则美矣,但从开始,这一景区却屡次出现摄影者逼停列车的现象,危险行为已经“升级”到了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当地九仙庙村不得不组织村民封堵了进村上山的路口。年,当地修建栈道,方便游玩和拍摄。

人走得多,就有了路,可因人走多了就形成的路,并不都是安全的。追逐网红打卡的人群中,有人“盲目迷信”,有人“心存侥幸”。

天津一位户外跑团领队告诉记者:

过去出发前会做足功课,工兵铲、陷车板、防滑板等装备、补给都带齐,除了体能、心理的要求外,一定要购买专业的户外用品。”也不建议网上AA制拼团,“除非你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对方。

现在是个空地就敢搭帐篷,带上帐篷就敢到山里、河沟旁露营。“今年尤其兴盛,但安全装备有人居然说:‘我带了蚊香’。”一些网红打卡地,更是“人山人海”的聚集……

多一份理智去看待,很多遇险,可以就是自身的“愚蠢”“不负责任”,甚至就是自我的“作X”——天灾,人祸。

03

出了意外,究竟谁来担责?

谁都不希望旅行途中发生意外,但意外发生后,还涉及“追责”。

年,四川珙县石碑乡的“野生景区”桫椤幽谷曾发生山洪卷走游客的事情。遇难家属与当地政府产生纠纷,认为“桫椤幽谷建有旅游设施,应该被认定为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河谷并非景区,“所谓设施,是当地村庄就地取材,改建了廊桥、凉亭等便民设施,但一直没有收费也无人进行管理。”

当时的采访中,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是非旅游景区内发生的山洪,一般由自驾游车辆的保险人、人身保险的保险人按约赔偿,或者由自助游组织者按责任比例赔偿。

再看本次事件,彭州市龙门山镇人民政府官方公众平台上,就在一个月前,7月13日,针对当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预警,启动“三级预警、二级响应”机制,曾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游客余人。

按照当地规定,二级预警期间,禁止群众及游客进入龙门山镇境内地质灾害点、河道、沟渠等危险区域。源自“山水龙门”

据说当时山洪暴发时,已有工作人员用大喇叭沿途呼喊,甚至“跪求”游客离开。

仅从汛期时间来看,景区应对“不可控气候”,旅游安全和防汛应急工作同时进行。记者从蓟州相关部门了解到,汛期来临,对于各景区必须要有应对强降雨应急预案准备、防汛要求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游乐设施安全等,“一定要守住安全红线。”

本次事件中,部分游客还是对旅行社提起追责。有消息称,成都当地文旅部门已介入调查。此前,有记者拨打该旅行社质监投诉电话,客服曾表示,“龙槽沟情况较为复杂,其下游确实设有警示,旅行社认为整体风险可控。”

新报曾做过“野生景区”的相关专题报道。业内人士认为,某地被纳入有效管理范围之内,才会被称为景区,是有明确的责任主体的。

“所谓的‘野生景区’,地方政府或者相关单位在这里设立‘非景区注意安全’等牌子是为了提醒,而一旦游客发生安全事故问题,是没有人要对你产生的后果承担违约责任的。”

一个“网红野生景区”是如何形成的?驴友们自行发现、综艺节目带火、社交网络推荐。很多网友质疑,此次事件中相关平台是否需担责?

尽管平台目前的后续操作是“下架相关推荐,增加提示风险”。但不从根本上杜绝野生景区的推荐,问题还可能继续出现。

04

野生景区全部“转正”?不现实

也有网友建议,为什么不能把“网红野景生区”变成规范景区?

业内人士表示:“不现实,也不希望。”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上,这也是目前各地开放景区和非开放“野景生区”所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特别是很多地方是自然保护区,当地部门的监管人力远远难以全面覆盖。

现在旅游服务业开拓路线的能力很强,当小众变成大众,配套一定要跟上,住宿、卫生间、垃圾回收、运转能力……这些一旦脱节就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珠峰大本营

年,定日县珠峰管理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保护区绒布寺以上区域。当时被谣传“珠峰永久封山”,实际上是“游客大本营将后撤至绒布寺一带”,就是为对珠峰生态减少侵害。

此外,一些景区还牵扯到资金、管辖权、文保等问题。以长城为例,一位文保人士直言,修一座长城上的旧楼要比重新建一座新楼花费更多。

总之,无论以何种方式出游,“安全第一”毋庸置疑。相关部门的监管、规劝以及安全措施的设置都是必要的。而作为游客,更应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采写/拍摄/编辑新报记者单炜炜王轶斐实习生王思元责校/张敏值班编辑/王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