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不可能退后

6月19日21时许,结束对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的采访后,记者奔赴珙县巡场镇。两地相距30余千米,开车大约需要1小时。

据了解,6月17日22时55分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23时56分珙县发生5.1级地震,多个乡镇受灾。巡场镇是珙县城中心,人员密集、居民楼较多。由于余震时有发生,居民因担心发生危险,搭建起临时居住的小帐篷。

在居民安置点,处处可见公安民警工作的身影。灾难之中,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三警”家庭工作在前线

6月19日22时30分许,记者在珙县巡场镇僰文化广场临时安置点见到了正在巡查的珙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尹夏军。地震后,他来到这里,帮助受灾群众、维护安置点秩序。

地震发生后,尹夏军赶紧给父母打了电话。父母的房子已经不能再居住,尹夏军又无法照顾父母。他嘱咐好哥哥,安排妥当之后,和妻子张爱明一起去了珙县公安局,之后来到这个临时安置点。

张爱明是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6月20日17时许,记者在僰文化广场见到了正在协助社区干部搭建帐篷的张爱明。20日7时许,张爱明出门时看到了在客厅沙发上熟睡的丈夫。这是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次看到丈夫回家。

“干了30多年的公安工作,都习惯了。”面对记者,张爱明说,这都是家常便饭。

和张爱明一起在临时安置点工作的还有年轻民警,有的孩子才一两岁。“我能早到就早到点,让她们早点回家照顾孩子。”张爱明说。

尹夏军和张爱明的女儿刚报考狱警,目前已通过考试和政审。地震后,女儿前往珙县另一个受灾区珙泉镇协助排查危险建筑物。

地震发生后,尹夏军和张爱明还没有见过父母。

“这里比家里安全”

“48小时没睡个整觉,我都觉得不可思议。”20日一大早,珙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王炼又回到双三公园临时安置点开展治安巡查和帮助受灾群众工作。

20日15时许,记者见到王炼时,她眼睛通红、布满血丝。当天上午,她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为这里的受灾群众运来了砖块。

“我查了天气预报,这几天都有雨。”由于双三公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有部分临河搭建,她担心河水上涨,打湿了受灾群众铺在地上的凉席。

双三公园位于县城中心位置,安置了余名受灾群众,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经常出现孩子找不到家人的情况。20日上午,王炼发现一名三四岁的孩子走失。由于孩子只记得帐篷的方向,她就领着孩子一个个询问,直到找到孩子的家人。

“这里比家里安全。”受灾群众代某说,“24小时都能看到民警巡逻,晚上睡觉都踏实。”

“灾难面前,我们不可能退后”

20日11时30分许,记者在安置点看到了正在维护领餐秩序的珙县公安局巡场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玉杰。王玉杰马上就要56岁了。年1月他进行了喉癌手术,声带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说起话来声音有些沙哑。

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洗漱、准备睡觉。匆忙将家人安置后,他直奔派出所。“发生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回到派出所,这是规矩。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不可能退后。”领取任务后,王玉杰将社区居民进行了妥善安置。

珙县公安局位于安民路的办公楼在地震中受损。20日12时50分许,记者从一楼走到五楼,发现每一层都有掉落的碎片。一处外墙和承重墙相接的地方出现裂缝,越往上裂缝越大,到了五楼裂缝已经大到能看清外面,风呼呼地从裂缝吹进大楼。

这种情况下,3楼的两间办公室还有民警在工作。

“我也怕,没得办法。”正在工作的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曾泽强说,“有两个案子马上要到期了,要尽快处理。”下午,他还要到僰文化广场临时安置点工作。

记者发稿时了解到,这处办公楼已被评定为危房,民警于20日下午全部撤离,统一在另一处办公楼办公。

(本报四川珙县6月21日电记者沈磊磊王自然张子扬通讯员唐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