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周边的长宁县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珙县巡场镇、底洞镇、珙泉镇等10个乡镇受灾较重。
6月18日一早,我们赶赴离本次震中位置最近的长宁县双河镇,探访当地受灾救援情况及受灾群众安置情况。
一到双河镇场镇外的街口,就看到各类救援车辆在交警的指挥下有序通行。
▲进入双河镇场镇的街口,交警24小时值守。
在离场镇还有多米的道路两旁,已经搭建起了各类物资堆放点、志愿者服务点,联通、移动、电信的通讯服务车停在路边。
▲路边上的抗震救灾服务点。
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肖光海带领我们察看灾情。首先来到葡萄村,掩映在竹林、树丛中的新居不少,且丝毫看不出受过地震的痕迹。
“那些近一二十年建的房屋都完好无损,垮塌的都是一些相对破旧的老房子。”肖光海说。
00:25▲垮塌的都是一些相对破旧的老房子。
来到八组,肖光海指着一堆废墟说:“这里算是全镇受灾最重的一处了。”
我们凑近看,断墙残瓦、满目疮痍。
不远处,有村民正在为昨晚遭遇不幸离世的3人办理后事。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李秀明、王德英夫妇和侄女李良焱在屋里,瞬间,房屋垮塌,3人被埋。
从现场的景象来看,房屋年代应十分久远,村民说至少有五六十年历史,原为木架瓦房,后来砌了些砖以支撑,完全没法抵抗地震的拉扯力。
等村里组织的民兵赶来,刨开瓦砾救出3人时,他们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
“一、二、三,起!”随着队友的口号声,引领者户外救援队队长袁志成攒足了劲,将压在肩头上的木梁缓缓抬了起来,75岁的桂花村村民周传明赶紧将牛从垮塌的牛圈中牵了出来,被困了十几个小时的老黄牛总算解困。
我们看到,周传明一家的房屋在地震中损毁严重,二楼的窗户已经掉落,一楼的墙体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缝。老周的头和手也被掉落的墙体砸伤了,缠上了绷带。
他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房子摇得很厉害,墙体垮塌哗哗啦啦都垮了下来,幸好家人都只是受了轻伤。
▲老周家被地震撕裂的房屋。
引领者户外救援队是4个年轻的退伍军人,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从重庆出发,凌晨三点就赶到了双河镇,是第一支到达的外省救援队伍。
袁志成告诉我们,他们已经连续干了十几个小时,帮着解救被掩埋的群众,清理废墟。
▲引领者户外救援队正在清理废墟。
▲引领者户外救援队的队员累得睡着了。
“虽然很累,但也有感到暖心的时候。”袁志成说,他们向镇上商户购买榔头、铁锹等工具,老板坚决不收钱。
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已被当地政府组织的救援队伍陆续转移到双河广场和双河中学两个临时安置点。
▲双河镇的安置点。
在双河广场安置点,十几个电力系统工人正在紧张的铺设线路,他们的衣服几乎湿透了。
“今天晚上天黑前就能通上电。”负责人告诉我们,除了长宁县的,周边区县的国家电网公司也派出了工人加入安置点的线路铺设工作。
▲给安置点铺设线路。
下午5点,安置点的帐篷内,孩子沉沉的睡去。家住高民街的王文芳一家也在中心广场集中安置点分到了一顶帐篷。“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王文芳说。
▲受灾群众在安置点休息。
晚上8点,刚把方便面泡上吃了几口的袁志成又接到指挥部安排的新任务——连夜给受灾村民送帐篷。
看了群众的受灾情况后,肖光海才顾上给我们讲他自己这一天的经历。
他是双河镇干部,主要负责民政工作,住在受灾较轻的场镇西街。
地震发生后,他首先把瘫痪在床的父亲背出家门,然后把母亲及其他家人迅速转移出来,接着火速奔跑回到镇政府,听从镇上的统一安排。
在镇领导的指挥下,肖光海迅速穿好民兵服,同大伏村村主任李秀虎、大水村入党积极分子罗杰,还有几个民兵一起,撬开物资储备库的门,将以前储存的帐篷拉出来,拖到双河中学操场,这时候,校门口一个卖水果的老板主动将5把大遮阳伞贡献了出来。
▲民兵集合的场景。
“我们就这样迅速建立了第一个临时安置点。”肖光海说。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头去动员场镇居民转移到安置点。“很多居民认为地震已过去了,说啥也不走,我们只有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有一家一位老太太和3个孙子在家,死活不出门,工作人员只好强行将3个孙子抱走,然后再耐心劝说老太太,最后,老人家总算答应挪步。
肖光海等人来到东街,发现一群人围在倒塌的房屋前忙碌着,呼喊声不断。走近一看,一名男子静静地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有人认出他是龙头镇卫生院院长杜采同,废墟下还埋着他的妻子“周二姐”,她半个身子在外,但胳膊被断裂的预制板压住。
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小平是“周二姐”的朋友,她在现场一边焦急地呼救,一边同“周二姐”不停地说话,鼓励她一定要坚持!
“我们当时四处寻找工具,甚至想把停在街边的车子玻璃砸碎,取出千斤顶,但苦于找不到支点放弃了这个想法。”肖光海说,不久来了一支专业救援队伍,他们很快将“周二姐”救了出来,医院。
天快亮的时候,陆陆续续便有救灾物资送到,肖光海等人便忙着分发物资,进驻双河镇的救灾部队开始为安置点群众做早餐,肖光海等人被安排去四处寻找饮用水源。
“地震后,自来水断了,只有到附近村子去找,我跑了好几处,发现已经取不到干净的水了。”肖光海说,好在县市场监管局及时送来了件纯净水、22箱方便面、20件小面包,才算解了燃眉之急。“我们场镇自来水取自于地下水,我们最担心的是地震会造成地下水位降低。”
▲群众在搬运救灾物资。新华社发庄歌尔摄
从地震发生到今天中午12点,肖光海等基层干部根本无暇合眼,直到我们发稿时,他们仍然忙碌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的工作中。“但愿晚上不要下雨,现在还有一些人没有帐篷,下雨就惨了!”肖光海在电话里对我们说。
宜宾市政府秘书长李延根在18日下午5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地震发生后,省市两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森林消防队伍、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部队、矿山救护队、应急民兵、电力抢险等共计人陆续到达灾区,开展人员搜救和生命救援;
市县两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近紧急调运了3批次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床、水和方便食物等。
▲直升飞机运送伤员。新华社发杨莉梅摄
截至6月18日15时30分,地震共造成长宁县、珙县、高县等区县受灾,受灾人口人,因灾死亡13人,紧急转移安置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张艳玲李传君现场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张艳玲李传君拍摄
监制:李国龙;编辑:张健楠